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268711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C宁夏筑之信检测检测细则ZZX/JC/H02-2023碳纤维布检测细则2023-6-20 公布2023-7-01 实施宁夏筑之信检测公布前言ZZX/JC/H02-2023为保证检测过程中能正确检测碳纤维布,使本公司不同检测人员,不同时间所进展的试验过程保持全都,实现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正确性,特制定本细则。本细则编制遵照碳纤维布的检测方法,并贯彻了 GB/T1.1-2023、GB/T1.3-1997 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本规程由宁夏筑之信检测负责起草。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校核:本规程批准人:碳纤维布检测细则1 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和极限伸长率的计算1.1 方法原理将等横截面的

2、矩形薄板直条形试样进展轴向拉伸试验。测定拉伸强度、模量和破坏伸长率。1.2 检测依据GB/T1446-2023GB50550-20231.3 试验条件试验室标准环境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假设不具备试验室标准环境条件时,选择接近试验室标准环境条件的试验室环境条件。1.4 试样制备1.4.1 机械加工法试样取位区,一般宜距板材边缘已切除工艺毛边30mm 以上,最小不得小于 20mm。假设取位区有气泡、分层、树脂淤积、褶皱、翘曲、错误铺层等缺陷,则应避开。假设对取位区有特别要求或需从产品取样时,则按有关技术要求确定,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纤维增加塑料一般为各向异性,应按各向异性材料的两

3、个方向或预先规定的方向例如板的纵向和横向切割试样,切严格保证纤维方向和铺层方向与试验要求相符。纤维增加塑料试样应承受硬质合金刀具或砂轮片等加工,加工时要防止试样产生分层、刻痕和局部挤压等机械损伤。加工试样时,可承受水冷却制止用油。加工后,应在适宜的条件下对试样准时进展枯燥处理。对试样的成型外表不宜加工。当需要加工时,一般单面加工,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1.4.2 模塑法模塑成型的试样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标准进展制备,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制备试样的工艺条件及成型时受压的方向。1.4.3 试样外观检查试验前,试样需经过外观检查,如有缺陷和不符合尺寸及制备要求者,应予作废。1.4.4 试样数量力学性能试样每组

4、不少于 5 个,并保证同批有 5 个有效试样。物理性能试样按相应标准的规定。1.4.5 试样状态调整试验前,试样在试验室标准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 24h,假设不具备试验室标准环境条件, 试验前,试样可在枯燥器内至少放置 24h。特别状态调整条件按需要而定。1.4.6 试验测量精度试样尺寸测量准确到 0.01mm,其他量的测量精度按相应试验方法的规定。1.5 试验设备力学性能用试验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试验机载荷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机械式和油压式试验机使用吨位的选择应使试样施加载荷落在满载的 10%90% 范围内尽量落在满载的一边,且不应小于试验机最大吨位的 4%。能获得恒定的试验速度。当试验速度

5、不大于 10mm/min 时,误差不应超过 20%; 当试验速度大于 10mm/min 时,误差不应超过 10%。电子拉力试验机和伺服液压式试验机使用吨位的选择应参照该机的说明书。测量变形的仪器仪表相对误差均不应超过1%。1.6 试验步骤将试样编号,并测量任意三点的宽度和厚度,取平均值。装夹试样,使试样的轴线与上下夹头中心线全都。在试样中部位置安装应变规。施加初载(约为破坏载荷的 5%)检查并调整试样及应变规或应变测量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量拉伸强度时,连续加载至试样失效,记录最大载荷值及试样失效形式和位置。测量形变时,连续加载,用自动记录装置记录载荷-形变曲线或载荷-应变曲线。也可承

6、受分级加载,级差为破坏载荷的 5%-10%,至少五级并记录各级载荷与相应的形变值。凡在夹持部位内破坏的试样应作废,同批有效试样缺乏五个时,应重做试验。1.7 计算1.7.1 拉伸强度按式1计算:Pd t = bb1 h式中: d 拉伸强度,MPa;P 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载荷,N;bb试样宽度,mm; h试样厚度,mm。1.7.1 拉伸弹性模量2计算:E =DP ltb h Dl或 E =tDPb h De2式中:E 拉伸弹性模量,MPa;tDP 载荷-形变曲线或载荷应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N;Dl 与DP 对应的标距l 内的变形增量,mm;l 测量标距,mm;D e 与DP 对应的应变增

7、量。1.7.2 拉伸破坏伸长率3计算:e= DLtlb 1003式中: e 拉伸破坏伸长率,%;tDL 试样破坏时标距l 的总伸长量,mm。b2 碳纤维布的单位面积质量2.1 调湿和试验环境除非产品标准或测试托付方另有要求,试样不需要调湿度。如需调湿,推举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10%的标准环境条件先进展。2.2 试样除非利益相关方另有商定,每卷或试验室样本的试样数应为:对于毡,每米宽度取 3 个 1000cm2 的试样实际上,通常每个试样为边长31.6cm 的正上方形;对于织物,每 50cm 宽度取 1 个 100 cm2 的试样。ZZX/JC/H02-2023任何状况下,最少应取

8、 2 个试样。裁取试样的推举方法毡如图 1,织物如图 2 和图 3 所示。对于毡:试样应并排边靠边裁取;对已修边的毡,应从毡边开头取样;对未修边的毡,取样应距毡边至少10cm。对于织物:试样应分开取,最好包括不同的纬纱。应离开边/织边至少 5cm。如需要,应给操作者供给特别说明,以保证裁取的试样面积在方法允许的范围内。对于宽度小于 31.6cm 的毡或宽度小于 25cm 的机织物,试样的外形和尺寸由各方商定。ZZX/JC/H02-2023说明:1织物的宽度;2经纱方向。圆形试样可以由纱线与边或对角线平行的正方形试样代替。ZZX/JC/H02-20232.3 操作步骤2.3.1 切取一条整幅宽度

9、的至少 35cm 的碳纤维布作为试验室样本。2.3.2 在一个清洁的工作台面上,按上述要求切取规定的试样数。假设试样可能有纤维掉落,应承受试样皿。如需要可将试样折叠,以保证试样上原丝或纱线的完整性。2.3.3 除非利益相关方另有要求,当毡和织物含水率超过0.2%或含水率未知时,应将试样置于1053的通风烘箱中枯燥 1h,然后放入枯燥皿中冷却至室温。从枯燥器取出试样后,马上进展试验。2.3.4 进称取每个试样的质量并记录结果。假设使用试样皿,则应扣除其质量。质量分数值应与天平的区分率全都。2.4 计算和结果表示2.4.1 按式1计算每个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r A,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r=s

10、104(1)AA式中:m s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A 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2.4.2 以毡或织物整个幅宽上全部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单位面积质量的报告值。对于单位面积质量大于或等于 200g/的毡和织物,结果准确至 1g;对于单位面积质量小于 200g/的毡和织物,结果准确至 0.1g。有时,产品标准或测试托付方要求报出每个测试单值时,这些数据可表达出材料在宽度方向上的质量分布状况。3 碳纤维布的 K 数3.1 应用条件当承受本方法测定碳纤维k 数时,该织物必需是以机织工艺生产的单向爱连续纤维稀纬定型的产品。3.2 原理本方法系通过检测碳纤维织物的经纱密度来判定其纤度K 数。检测应

11、在室温条件下,用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或直尺,测量确定宽度i一般取i100mm内碳纤维径向纱线根数,并按下式计算其经纱密度Ni;Ni=ni 10/iZZX/JC/H02-2023ii式中:n 在 宽度内纱线的总根数。3.3 检测方法1 将受检的碳纤维织物平铺在平坦台面上。在不施加张力的状态下,把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或直尺按垂直于碳纤维纱线方向放置在碳纤维织物上,使织物密度镜或直尺的标线的左侧起点与纱线的同侧边缘相重合。2 测量织物密度镜或直尺的起点至最终计数的纱线右侧边的准确长度。3 样本量确定:每检验批织物取样 1 ;每平方米织物测 10 个数据。4 计算得到的经纱密度,以平均值表示。3.4 判定规章1 按表 1 给出的经纱密度与碳纤维纱线纤度K 数比照表,判定所检测碳纤维织物的 K 数。2 当检测的经纱密度超出表 1 某一最接近的经纱密度范围,而又不落入另一经纱密度范围时,应加倍抽样复验该碳纤维织物的经纱密度。假设复验结果合格,仍可判定该织物的 K 数符合其产品说明书给定值;假设复验结果不合格,则判定该织物说明书的给定值与实际不符,应予退货;不得用于工程上。表 1经纱密度与 K 数比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