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26784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 体、气体都可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

2、(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记住:15速度340m/s。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

3、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 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骨传导:不借助鼓膜,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

4、声的性能好;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 征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

5、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 决定了音调的高低。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6、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 (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五、 声

7、的利用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

8、子、日食、小孔成像等)(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 线叫光线。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 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9、。1光年=9.46081012 km/s。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1)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以光线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的称几何光学。光的传播不像声音,可以无需介质,并且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3108 m/s。,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均小于真空中的速度。(2)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是人为画出的,实际不存在这种“线”。(3)影的形成就是因为光的直

10、线传播时,其中有的光线被物体遮挡,在物体后面留下的一个“暗区”。影不是像,只有物体的轮廓,而没有物体的对应细节。日食和月食等都是影子现象。(4)小孔成像也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它是成在光屏上、倒立的实像。成像与小孔和物体距离的远近、小孔的大小有关,小孔成的像不仅能用光屏显示,也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像。 小孔成像原因: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如图1所示,蜡烛中任意一点(如、)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沿直线传播,只有一部分光束通过小孔到达屏上,在屏上出现一个光点(亮的光斑),蜡烛上每一个点均对应于屏上一个光斑,无数的光斑就这样组成了蜡烛的像。实像还是虚像: 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发光点、小孔

11、和小光斑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形成的像是倒立的。成的像又能被光屏接收,所以还是实像。与小孔的关系: 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在自然界中也常常可以观察到小孔所成的像。当灿烂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斜射在地面上的时候(图2),你会在地面上看到许多摇曳的光斑。有趣的是不管树叶交织成的小孔是什么形状,每个光斑都是圆的,原来,这是太阳穿过小孔所成的像。太阳是一个球体,所以它的像总是圆的(图3)。像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记录了当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到小孔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填在了下表中:像的高度/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cm20406080

12、100分析表格同学们可以发现,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_,像就越_。(答案:远、大或近、小)同学们也可想象:物体离小孔越近,所成像越大;反之所成像越小。适当移动光屏,可得到或等大、或放大、或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如图4。小结:小孔成像的特点: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成倒立_的实像,还可以成倒立_的实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屏到小孔的距离_,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_。二、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

13、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角,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反射光旋转2)(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2)、根据

14、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 漫反射)注意: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

15、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三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