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隐逸诗歌5练.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26720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隐逸诗歌5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3隐逸诗歌5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3隐逸诗歌5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3隐逸诗歌5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3隐逸诗歌5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隐逸诗歌5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隐逸诗歌5练.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隐逸诗歌5练1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上小楼隐居元任昱注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注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年不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一生不仕。(1)诗歌的题目是“隐居”,作者围绕“隐居”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答: (2)本曲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选择两三例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答: 2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蔡松年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

2、,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注溜:水流。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清商: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答: (2)你认为小令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答: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自乐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

3、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答: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 5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正宫鹦鹉曲白贲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

4、煞江南烟雨。么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1)结合本曲内容说说“渔父”的形象。答: (2)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答: 答案解析1(1)作者首先交代了隐居的原因是仕途险恶,世道艰难(“荆棘满途”),因而在有如“蓬莱”仙境一样的风景优美之地隐居;再写隐居的住所(“茅庐”)、周围的环境(“松菊”)和起居生活(“莼鲈”);接着写隐居的原则是“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最后写自己飘然出世、无意旁骛的隐居情怀。(2)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自比管仲、乐毅,作者以出山之前的诸葛亮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陶渊明脱离

5、官场、归隐田园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借陶渊明之“松菊”表达自己清高自傲、超然独立的胸怀;西晋张翰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莼羹、鲈鱼,辞官归家,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土田园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的惬意之情。(此外若答“荆棘满途”“年年落花飞絮”等由什么诗句化出,且感情分析正确,亦可)2(1)这首小令主要用了比喻或白描、绘声绘色、以动衬静(反衬)的手法写景。意境特点:清幽宁静。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药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淳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繁杂的世界。(2)小令中的人物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

6、。理由:小令中的景物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萧然有尘外趣”,写景中提到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解析(1)第一问要抓住写景的句子分析,比喻、反衬都较容易看出。意境的特点是“清”“静”,品味意象加以剖析。3(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都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此曲句句用“山”,连用十五个“山”字,层现叠出,写出了隐

7、居山林之乐。诗人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评价“山”字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可从突出“山”的多、对“山”的情等角度作答。(2)分析起因和表达效果,需要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回答。“扫山云惊散林鸦”通过写因云朵掠过山林而受惊四散的林鸦,反衬了山林的寂静,属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写月亮刚出,惊动了山林中的小鸟,也是以动衬静。4(1)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2)(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

8、、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悲”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5(1)渔父是位逐水而居、自由自在的隐士。(2)此处用了反语手法,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极度悲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