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261560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导入的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数学情境导入的方法南县乌嘴乡乌嘴中学彭静渊新课程改革创导情境导入,它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生活情景导入”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完成课堂教育教学目标。正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旧知识带动理解新的知识;恰当的导入对学生起诱导作用,让

2、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沿着教师预先设想的方向前进。总之,导入对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起着总领作。下面我来谈一谈情境导入的方法。一、实验导入法如:初一“等式性质”的导出,教师可按排天平的实验,在保持平衡的天平的天平秤的两边的盘子里同时放进或拿出相等重量的法码,它还保持平衡吗?这样的内容,切不可贪图简单,只用投影片讲解,而放弃把天平带入课堂。因为初一学生对天平还感觉新奇,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体验等式性质的“来历”。然后把它抽象成为数学知识,并不感觉陌生,还似乎是遇见了经过另一番包装后的老朋友一样,亲切依然。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教学。教师也可带上

3、天平,先让两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上台操作实验一、二,提问怎样用天平来估计一颗螺母的质量?把螺母放在天平的左侧托盘内,移动游码至刻度2g,发现天平向左侧倾斜,怎样来表示这颗螺母的质量呢?提问得:X2(教师板书)这样又让学生体验到了不等式的来历。实验2:再次移动游码至刻度3g,发现天平向右侧倾斜,又怎样来表示这颗螺母的质量呢?同理得:X(教师板书)教师请实验同学回到座位后可以总结“原来这颗螺母的质量为大于2g而小于3g,也即把这两个不等式合在一起作为限制条件。我们用大括号连接起来,记作这样的式子就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新课导入,既使学生得到了实验的参与,绝大部分同学引发了兴趣,提高了注意力,

4、又使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概念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充分照顾学习困难的同学积极参与,积极投入。二、典故导入法如初一“科学计数法”的导入,教师用典故导入如用多媒体展示棋盘上的米粒的故事:故事说有一位国王与数学家阿基米德下棋。国王说我们这样干下棋好象不够刺激,要么赌点什么吧。阿基米德说好啊。国王说,如果我下赢了,你就给我打一辈子长工。阿基米德说行啊。国王问阿基米德,那你要是赢了呢?阿基米德看了看国王家的粮仓,说:我要是赢了,你就在棋盘格子里放上米粒就行了。国王问:怎么个放法呀?阿基米德说:围棋盘一共就这么多格子,你要是输了,就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米,在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以此类

5、推,以后每个格子放的米粒都是上一格的一倍,放完就行了。国王心想,我家有那么大的粮仓,别说这么个小小棋盘了,就是再大的棋盘也能装得下呀。于是他欣然答应,而且还吩咐手下准备笔墨,跟阿基米德签了约。结果阿基米德赢了棋。国王呢,在兑现承诺的时候才发现,别说他那一个粮仓,就是再多几个粮仓也填不满那个小小的棋盘。这个故事中阿基米德所应用的数学原理与美国的这位教授所应用的数学原理是一样的,即倍增原理。这个数学模型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一个数字大于或等于2,那么按几何级数增加时,其倍增的速率是十分惊人的。如果把第一个格子的一粒米写成2的0次方,第二个格子写成2的1次方,第三个格子写成2的2次方,那么第N个格子就

6、可以写成2的N-1次方。国际象棋一共64个格子。到了第64个格子的时候,需要放的米粒数就是2的63次方,即9223372036854780000粒,这还只是这一个格子的容量,如果全部累计,则为18446744073709600000粒。如果1000粒米有一克重,那么折算一下,第64格就需要放米9223372036吨。这么大的数字,看来国王只能把国家交出来了事。这样巨大的数字能不能用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不表示呢?今天我们学习科学计数法。这样的引入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勇气。三、悬念激趣导入法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

7、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以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这方面的运用,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利用多媒体提出问题:“方程3X2-X-4=0的一个根为X1 -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点击出判断:“由于c/a= -4/3,所以X2=-4/3(-1)=4/3,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确信答案是正确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学生都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我是据此求X2的,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8、”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后面的以现结论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尤其利用多媒体,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四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 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79年级)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如教师在讲“科学计数法”时,如何引入新课: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大数表示的例子。在学正切时,可以创设情境一:画两个不同的台阶,要求学生说出两个台介哪个更陡?且你是怎么判断的?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从而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五竟赛导入法。如“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导入,教师可以制作出许多张

9、关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相减、相乘或相除的卡片,让学生抢答,营造出一个活泼、热列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六、复习导入法如“相似的图形”的导入老师可展示课件:两张大小不同的天安门图片,供同学们观察:回答问题:(1)图片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2)回忆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解答问题上,重点说明图形须形状和大小方面的关系,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是全等形,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相似的图形。这种引入,它能引以学生思考,引领学生积极投入新知的学习。 七、类比导入法在研究分式的性质时可与小学学的分数性质类比。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与小学

10、学的比值对比。如老师可展示课件:呈现4:58:10后请同学回答(1)认识吗?叫什么?(2)正确吗?为什么?(3)分别求比值。让学生理解一下“比”“比值”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教师介绍:我们在小学就已经知道,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外两个数的比什相等,就说四个数成比例。现在我们学习了实数,把这四个数理解为实数,写成的式子就是a:b=c:d或 : 则四个数a、b、c、d成比例,其中b、c称 为比例的内项,a、d称为比例的外项。然后设置对应练习: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1) (2)1.4:5这样的设计,情境简洁,学生回答简单。并且准确定位教学点,沟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新

11、知探究的支点。一举多得。八设疑导入法如“科学计数法”可用设疑的方式导入。用从多媒体展示:有一个山高8848米要对折多少次才能和山一样高?,设有一张够对折29次的结果是5368.70912米,对折30次的结果是10737.41824米,对折29次的话不到一山高,30次的话超过一山高,结论是对折不到和山一样高,或者说30次将超过山高,折29次与折30次只相差一次,但高度确相差那么多?学生疑惑了,会问为什么?这样的设疑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新的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上讲台前的举手、投足、开口说的前几句话,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上讲台,简练的几句话要想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取得最佳导入效果,课前教师非得精心设计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