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修改.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258914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学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学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修改.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1、教育产生的五大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2、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奴隶教育和封建教育)和现代教育(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简单、粗糙、原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4、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的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5、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书法呆板,奉行强迫与棍棒教育;官学与私学并

2、存等。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促进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教育国际化。7、教育(狭义):是指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9、教育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10、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1)政治功能的作用: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教育的普及化可以推动社会政治变革。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教育可以促

3、进社会政治民主化。(2)经济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12、个体发展功能:(1)个体社会化(个体观念,个体智力与能力,个体职业、身份)(2)个体个性化(主体意识,个体特征,个体价值)14、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17、教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8、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19、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有助于掌握教育理论,熟悉教育的实践规范有助于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有助于其他教育理论的学习。第二章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就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2、教育目的的理解(简答):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告的反映。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广义的教育目标就是教育目的,而狭义的培养目标则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由此可见,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

5、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4、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5、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6、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

6、概念,属于政策学范畴。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的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有时提出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7、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教育目的的制定也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0、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

7、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12、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13、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第三章 学生2、学生的发展包含: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3、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别差异性。4、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

8、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5、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6、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以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加强。7、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生理成熟期提前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意识增强学习兴趣不高心理问题增多。8、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学习方面的困扰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青春期生理、心理困扰人生发展中的烦恼。

9、9、初中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主要的发展任务:发展有意记忆的能力;发展借助于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发展创造性能力及探索精神;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获得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学习处理与同辈的关系,建立与同辈的友谊;形成一定的理想和价值观系统作为行为的指引;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适应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压力。10、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12、学习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竟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符合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

10、。13、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14、自主学习的特点: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15、合作学习的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第四章 教师1、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变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困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影响学生的因素是复杂的,不仅有学校教育的影响,而且还有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既需要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既需要他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一切能力,又需要有高尚的品格。创造性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

11、们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都是非常复杂的,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学习特点。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都没有一定的常规,每次出现都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处理。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示范性教师通过自己的德、才、学、识,用有格力量去感化学生。中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以及他所倡导的思想观点、行为准则必然也必须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在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用正确的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长期性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劳动效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检验。空间的广泛性的时

12、间的连续性。学校虽然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学校又不可能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因而学校也就不可能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完全集中在学;校内部。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会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个体性和集体性。(从教师的自我备课、讲课等个人活动和与其他教师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两方面来说)2、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是教育者、文化的传播者、研究者。3、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核心)、人格形象。4、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道德: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团结合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积极进取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

13、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5、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程开发与创造性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7、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包括:导入的技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的技巧,适时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给予奖励。变化刺激的技巧,变换感觉的途径,变换交流的模式,变换语言的声调。发问的技巧,训练、改善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分组活动的技巧,组织小型的学生小组,指导咨询、鼓励协作。教学媒体运用技巧,板书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沟通与表达的技巧结束的技巧,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补救教学的技

14、巧,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作业的指导。9、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教师专业特性。教师专业发展既指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指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隐含的第三层意思是,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即教师拥有专业发展上的自主权;需要对专业发展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具有自我发展的意愿和动力。10、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包括:职前的教师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在职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和教师自主发展。12、师生关系的外部结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13、师生关系的实践表现: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最佳的实践状态)。14、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搞好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

15、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人际关系的作用,并在师生关系中学会与人相处,对学生走向社会,学会与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善于控制自己,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16、教师应享有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斯的带薪估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17、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