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杠杆4.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25278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杠杆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节 杠杆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节 杠杆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节 杠杆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节 杠杆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杠杆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杠杆4.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杠杆教学设计杠杆这节课可以有如下两种教学思路: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

2、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3、)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根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1)寻找生活中与杠杆相关的图片和工具,例如:各种用途的剪刀(

4、理发剪、手术剪、手工剪、园艺剪等)、指甲剪、镊子、钳子、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等。(2)绘图工具:直尺、铅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在几块木板上定几枚钉子,让学生讨论如何拔出木板上的钉子,提供的几种器材,找几组同学比赛来进行。看那组用的方法的最多,最省力的是哪种方法?投影: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画面(撬棒、压水井手柄,羊角锤撬钉子),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工具的共同点。在讨论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后,引出杠杆的特点: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通过创设学生常见的又充满趣味的情境来引出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也充分调动

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启发引导,鼓励猜想。在上面比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在比赛中发现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画出杠杆的三要素(动力,阻力,支点)。并猜想杠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省力又不费力?可能是什么原因?在这一环节中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的研究,来判断什么时候杠杆是平衡的,什么时候是不平衡的,从而认识几种不同的杠杆。出示“小跷跷板”和天平,请学生分析出动力、阻力和支点。教师模拟跷跷板和天平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投影:由此可见杠杆的平衡除了与力的_有关,还与力的_有关。做推门游戏,找两个同学来推门(男同学力气大,

6、让其作用点靠近门轴一些,女同学作用点离门轴远一些),引导讨论:为什么男同学难以取胜?交换两位同学施力的位置,(但男同学施力的方向变化)现在为什么他还难以获胜呢?投影: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方向之外,还与力的_有关。改变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改变力的方向,从这两个方面都能影响杠杆平衡,猜想它们共同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呢?(再次为力臂的知识做好铺垫)。3、悉心辅导,设计实验。安排学生分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主要让学生用平衡架来进行实地研究。因为平衡架是在两边各挂钩码使其平衡,学生对把平衡架的实验结果与杠杆原理联系起来有一个思维的转化过程,并且让学生找到支点、阻力和动力这三个点,充分地预测,

7、进行实验验证,获得一组正确的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除用钩码做三次实验外,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先竖直拉,再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力臂,并板书示范力臂的画法。讨论:在探究实验中,为什么要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种设计思路,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阻力臂,能突破难点,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4、组织讨论,获得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让学生成为“杠杆平衡条件”的“

8、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将自行研究自己带来的各种类型的工具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认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让他们找到生活中应用到杠杆原理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要应用杠杆的道理。他们对一些工具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改进方案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讨论: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说法能实现吗?(让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环节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1、什么是杠杆?2、杠杆平衡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