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7-21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25180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7-21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点17-21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点17-21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点17-21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17-21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7-21记叙文阅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7-21 “叙事记人”文学作品阅读 “叙事记人”文学作品所包括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随笔、小说等。【基础知识(术语)梳理】一、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或表达方法。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采用何种表达方式,主要取决于文章的写作目的。交代过程要用记叙,描摹状貌要用描写,抒写情感要用抒情,阐发道理要用议论,介绍性状要用说明。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也就不同。而所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也便成了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一篇文章中,往往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结合运用其它的表达方式。二、记

2、叙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2、记叙的顺序:(此处按今天重发的“记叙文阅读”资料189页的知识点“记叙顺序”来抄写,格式如下)(1)顺叙定义: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来记叙。作用:(2)插叙定义:作用:(3)倒叙定义:作用:(4)补叙定义:作用:3、记叙的线索文学作品所写的一切材料,都有一条线索贯穿。“线索”指的是贯穿于作品的整个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它就犹如穿珠的线,贯穿文章的始终,把文中的人物、事件有机地勾连为一个整体,表现事件的来龙去脉,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根据文章记叙的内容不同,线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线索形式说明与示例作用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3、。如山市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地点线索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物线索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事件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物品线索以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或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春4、记叙的人称:叙述人的口吻身份人称类型使用情况说明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我”是事件的见证者。便于直抒胸臆,读来真实亲切,如身临其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第三人称以“他”(旁观者)的口吻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灵活自由叙述,让人觉得客观、可信。第二人称在以第一人称叙

4、述的过程中,将被叙述者“他”的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你”直接抒情,如我的老师;或以直接呼告的形式,与读者交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1、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面对面的抒情能更强烈、更亲切、更感人地表达情意。如三十年的重量2、用第二人称,犹如与读者平等交谈,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5、记叙的结构(1)常见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说明与示例并列式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连贯式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使各部分之间互相连贯。如:最后一课递进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的结构形式。如荔枝蜜总分式1、总(概说)分(具体

5、)总(总结);2、总分;3、分总 (2)开头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开篇点题 总领全文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出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3)中间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 承上 启下 照应前文(4)结尾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总领全文,篇末点题。 照应开头 (5)概括“结构特点”时常用到的相关术语:(以上关于“结构”的知识均包含在内)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线索、脉络分明、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照应三、抒情1、抒情的方式抒情方式说明作用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指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方式。感情的抒发较直接、强烈。间接抒情作者把自己的爱

6、憎自然地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自己的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史咏怀)感情的抒发较曲折、委婉含蓄。2、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说明与示例褒义词带有赞美、喜爱、肯定和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语,俗称“好字眼”。如:镇定、勇敢、乐观、友谊等中性词本身并无好坏美丑、不带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如:结果、大小、学习等。贬义词带有贬斥、轻蔑、否定和憎恨等感情色彩的词语,俗称“坏字眼”。 如:愚蠢、丑恶、阴谋、两面派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褒义词可以贬用,贬义词也可以褒用。有些中性词有时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需要结合上下文的意

7、思仔细思考,准确领会。 四、描写1、描写方法及作用描写方法定义作用人物描写肖像(神态)描写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和思想性格;揭示文章主题。语言(对话)描写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和举止。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揭示文章主题。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世界更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性格;揭示文章主题。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心形象;表现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交代时代背景、时

8、代特征;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场面描写对在一定场合、在一段连续时间里的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画面的描写表现特殊场合的氛围,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渲染气氛、表现主题)。细节描写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物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强调事件的意义,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正面描写在记叙文中,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也称为直接描写。它是描写的主要方法。具体有: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文章的主题。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

9、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主要是衬托、烘托的作用,使人物、事件更加鲜明突出,或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像空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描写的角度描写人物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描写刻划。可以从正面对人物加以刻划,也可以通过周围各种不同人物的眼看、嘴讲等方式,从侧面起到烘托某个特定人物的作用。描写的角度有:(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观察的角度:作者观察的角度、作品中人物观察的角度、不同的视角(俯视、仰望、近景、远景等) (3)感官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语言鉴赏1、语言特色(语言风格)可用术语:(1)

10、朴实自然(2)清新典雅(3)凝练含蓄(4)幽默风趣(5)富有哲理(6)饱含真情(7)简洁明快(8)言简意丰(以下按资料190页的知识点“语言特色”来抄写)【语言特点答题格式】语言特色文章相关例子例子分析2、词语运用可用术语: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传神 新奇独特 优美绚丽 丰富多样(1)妙用动词、形容词,使文章语言新颖脱俗,鲜活生动。(2)对用于表示颜色、声音、形状、情态等的词语十分讲究,描绘事物曲尽其妙,使读者感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3)用词准确,富有变化,增强语言表达之美。(4)运用叠音词,增强词义,表现节奏之美。(5)巧用文言词汇,营造出庄重典雅之美。(6)引用现代新词,使得文句活泼俏皮,具有时代、生活气息。3、句式特点可用术语:整齐、节奏感强 整散结合 回环往复,富有韵味(1)句式对称,构成匀称和谐之美。(2)综合运用整句和散句,形成整齐、错综之美。(3)长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短小精悍、简明扼要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一篇文章里往往长句、短句兼用,各尽其妙,使得文章的语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4、修辞手法及作用(此处按资料191页的知识点“修辞方法及作用”来抄写)六、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下学期再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