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251499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对澄澈空明的月色进行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也透露出他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旷达和乐观。【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h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豪放派代表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

2、称三苏。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苏辙、苏轼、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文章分析】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叙事。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写景。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第三部分:议论抒情。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2.写月色的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月色中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和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本文点睛之笔(直接抒情的句子、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

3、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两句抒情议论,点明主旨,闲人,即清闲的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赏月时微妙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4.本文描写了承天寺夜晚澄澈透明的月色,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5.艺术特色:(1)情景事理交融。(2)巧用比喻,描写月色,如诗如画。(3)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6. “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4、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中考真题】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3分)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答案:1. 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人罢了。3.(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4.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1.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盖竹柏影也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念无与

6、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欣然: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答案:1. 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2. 盖竹柏影也3. 考虑,想到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高兴地 形容水的澄澈4.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5.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三

7、、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8、也。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3 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1. 门 精巧,精妙2.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3.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四、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题目。(10分)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9、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 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把酒:(2)念无与为乐者 念: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1.(1)端起洒杯 (2)考虑(或想到)2.B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4.(C)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如月亮有圆也有缺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