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248787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本试卷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1。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的哲人,大智慧的人,在面对世界时是并不吃力的,相反的,倒是 得心应手。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 ,而那些涂抹得完美厚实的凶恶,也就狼狈地 了。A. 轻松自如 溶化

2、 原形毕露B。 轻车熟路 融化 穷形尽相C。 轻松自如 融化 原形毕露D。 轻车熟路 溶化 穷形尽相【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轻松自如:指做事或活动不感到有负担。轻车熟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材料中的“世界”对哲人来说不是“熟悉”的,故应选用“轻松自如”.溶化:固体在液体中化开.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结合上文“炎阳照雪”,可知应选“融化”。原形毕露: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材料中说的

3、是“涂抹得完美厚实的凶恶”露出本来面目,故应选“原形毕露”。答案为C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刻、崇高、锲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忏悔、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以及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虑和关切。在人类物质进步的发展历程中,_;_,_。_,_。_。清算社会历史的

4、和精神观念的陈腐垃圾的基本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有一批思想家最先挺身而出事实上,这种但丁精神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历史进步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批判精神、忏悔意识和进取意志而个人、民族和人类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精神进步这一重要层面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的答题事项,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

5、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本题根据前文语境“物质进步”,观察所给语句,应该说“精神,总说精神的只有,所以可以排除BC两项.根据理解文本语境,第由总说,到说个人、民族、人类,所以必然与衔接。“为啥什么”“基本原因内容相连,最后是看文段空缺处的结尾句,是对上面的总结。故选D.【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

6、选取。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B.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C.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看清考查哪种修辞手法,然后注意该手法的特点,在进行排除。D项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好像漂泊在海面上的浮萍;A项“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B项“尺素”代指书信、

7、消息;C项“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故选D。【点睛】借代和比喻的区别: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相同处: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处: 1、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2、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就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象”构成明喻的,是借

8、喻;反之就是借代。3。、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相反地,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参差不齐地散布着许多小山.你可以攀登这些山峰中的一个,并达到极点但却不能继续登高,只得下山回到平地,不断地重新开始。A。 研究科学和艺术都要关注过去和未来。B。 科学史和艺术史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C. 科学发展是累积渐进的,

9、艺术发展是非连续性的。D. 科学活动经久不衰,相反地,艺术活动短暂易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特点的把握,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

10、现象。此题属于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分析语段,根据对语段的理解,考生要找到语段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发展”和“艺术发展”,注意结合文段概括两个对象的特点:“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C项最合适.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先挝折其脚,遂杀之。由此太祖以为能。累迁九

11、江、东平、乐安太守,并有治迹。坐与督军争斗,髡刑五岁,输作未竟.会太祖出征在谯,闻邺下颇不奉科禁,乃发教选邺令,当得严能如杨沛比,故沛从徒中起为邺令。已拜,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顾谓坐席曰:“诸君,此可畏也。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以励之,且以报干椹也。沛辞去,未到邺,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检敕。沛为令数年,以功能转为护羌都尉。十六年,马超反,大军西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事。太祖已南过,其余未毕,而中黄门前渡,忘持行轩,私北还取之,从吏求小船,欲独先渡。吏呵不肯,黄门与吏争言.沛问黄门:“有疏邪?黄门云:“无疏

12、.沛怒曰:“何知汝不欲逃邪?”遂使人摔其头,与杖欲捶之,而逸得去,衣帻皆裂坏,自诉于太祖。太祖曰:“汝不死为幸矣。”由是声名益振。及关中破,代张既领京兆尹.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沛前后宰历城守,不以私计介意,又不肯以事贵人,故身退之后,家无余积。治疾于家,借舍从儿,无他奴婢。后占河南夕阳亭部荒田二顷,起瓜牛庐,居止其中,其妻子冻饿。沛病亡,乡人亲友及故吏民为殡葬也。(选自三国志卷十五,有删改)5.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先挝折其脚 挝:打B. 坐与督军争斗 坐:因获罪C. 而逸得去 逸:逃跑D。 治疾于家,借舍从儿 从:跟随6。 下列对原

13、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沛任新郑长时,将积藏的干椹全部献给当时去西面迎接天子但缺粮草的太祖,受到太祖赏识,等到太祖辅政,便提拔杨沛做长社县县令。B。 杨沛之所以被起用为邺县县令,一是因为杨沛很能干,能够严格依法办事,二是因为太祖想以此报答当年杨沛献干椹救急之举.C。 杨沛负责孟津口渡河之事时,严惩了不按规矩想要回渡的黄门,太祖认为杨沛做得很对,并没有因为黄门受辱而责罚杨沛。D. 杨沛先后在各地做官,他一向不把私人进退之事放在心上,不肯以事求人,退休后家里没有余财,晚年住在瓜牛庐里面,贫病交加,极为潦倒。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兴平末,人多饥穷,沛

14、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2)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8. 请简要概括杨沛为官做人的特点。【答案】5。 D 6。 B 7。 (1)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让百姓卖掉多余的干椹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关键词“课”“益”“阅”各1分,大意1分)(2)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关键词“进”“见用“冗散”各1分,大意1分) 8. 有远见,有胆魄,执法严厉,为官清廉。【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

15、项,“从”表示堂房亲属,“从儿”指堂侄。故选D。【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二是因为太祖想以此报答当年杨沛献干椹救急之举”错误。原文“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不能证明二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B。【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固定年号保留,“课”译为督促,“益”译为多,“阅译为卖。(2)“进译为得到升迁和重用,“见用”译为被重用,“冗散译为闲职赋闲。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做出选择和辨别,这就需要在通读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