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24872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沙漠中的绿洲6.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18课二、教材分析: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的课文。课题中的“绿洲”并不是沙漠中自然形成的地方,而是指阿联酋茫茫沙漠中有绿树、鲜花的美丽城市。阿联酋的这些城市绿洲,全是人工建造的,阿联酋人民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这些沙漠中的绿洲来之不易、极其宝贵,所以阿联酋人民倍加珍惜。纵览全文,“飞机上往下看”“来到迪拜访问”“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循着这些词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绿洲与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将培养孩子和“精心侍弄”花草进

2、行对比。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设计中主要围绕文章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为本文是介绍性的文字,学生能自主地获取信息,把握住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信息的,并在阅读中感受着“我”的感受,思考着“我”的思考,感悟“我”介绍这些信息的意图。因此,设计中通过设置悬念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在一唱三叹的词语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对比朗读中抒写迪拜街头的美景,同时明白阿联酋人民的不易,在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公民素养。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多种形式理解由生字组成

3、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串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步感受迪拜街头的美丽风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教学重难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中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六、教学过程及评析:(一)对比导入,由题入文1板书“沙漠”一词,启发学生: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出示图片。2沙漠天气炎热,沙尘漫天,环境多么恶劣呀!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座绿洲。(将课题板书完整)洲:原本的意思是四周为水的陆地,这里指存在于茫茫沙海中的绿地。(画图理解)在你的想象中,绿洲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交流后出示绿洲的图片。3在那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漠,看到绿树成阴,鸟语花

4、香的绿洲,怎能不让人又惊又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沙漠中的绿洲。(齐读课题)【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先从直观上认识沙漠和绿洲的巨大差异,为学生理解课文中心,体会阿联酋人民的壮举埋下伏笔。再设“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这一疑问,既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期待,也能培养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维的深刻性和条理性的训练。】(二)检查预习,触摸字词1、这篇课文大家课前预习过了吗?能跟老师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用了哪些预习的方法?(结合学生发言,板书:读、圈、画、抄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况且在四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学过了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课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预习,既巩固了所学过

5、的知识,也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更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那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词:恶劣 代价 漂亮盐碱 挖去 绿树成阴白茫茫 填上 鲜花遍地指名读,师生正音等。这些生字新词中,有一个是多音字?能找到吗?(出示“漂”,分别组词。)在六个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中,只有一个是上下结构的字,哪个字?其余五个,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仔细看老师写这个“劣”字。第一笔“竖”挺老实的,规规矩矩地写在竖中线上;第二、三笔是“左右点”,左点低,右点高,同学们要记牢;第四笔“撇”有些小调皮,它从右上格开始跑,经过左上格,在左下格才停下来脚步。他跑得可真痛快啊,这个“

6、撇”画也很舒展。下面的“力”可是个厚道人,见“少”字这么舒展,于是自然得就写得窄一些。不管做什么事情,少出力气,总是做不好的。所以,“劣”字有不好、坏、低下等意思。请同学们在书后田字格中把这个“劣”字描红1遍,临写2遍。(出示正确写字姿势图,配音乐和文字:写端端正正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字)【第一课时应让学生扫除生字词的障碍,不过应该与低年级有所区别。中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扣住重点进行教学。抓住一个“劣”字,用形象化的手法让学生迅速、容易地记住了字形,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理解了意思,彰显了文化的力量,可谓一箭双雕。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

7、当堂练习写字,及时巩固了课堂所学,易于牢牢掌握。】(2)课件再次出示生字词: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弄懂了?能跟大家说说嘛?还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暂时没弄懂。请你在文中做好记号,课后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词典等方式解决。我们再来齐读一遍。我们再竖着齐读一遍。你有哪些发现?【生字词的教学有讲究,除了掌握字形,了解字义外,还应该与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此环节的设计颇具新意,让学生竖着读,在读中有所发现,学生如果不熟读课文,怎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呢。】(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1)第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提到了一个西亚国家,那就是阿联酋。(课件出示)其实她的全名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8、谁来说说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图片理解“星罗棋布”。(2)第二自然段。(指名两人读。)(3)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价。看看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可以用本段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你独具慧眼,抓住了这一段的中心距。板书:培植)(4)第四自然段。(指名读)(5)第五、六自然段。第五、六自然段是一组对话,谁来读读看?(6)第七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第七自然段。(7)回顾47自然段是讲什么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板书:侍弄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总结,引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词语:为了减低难度,同学们待会儿说的时候可以用大屏幕上的部分词语。大家先试一试吧!(

9、3)指名说。【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把书读熟并不是一遍又一遍地不停地反复地去读,在教师引导下的读书,边读边简单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为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主要内容,也是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的一个要求。让学生借助大屏幕上的词语进行概括,降低了难度,也给学生提供了概括课文的扶手。】(四)对比朗读,读写并举。1原先的沙漠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沙漠的语句。(1)指名说。(2)阿联酋沙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哪些语句表现了环境非常恶劣?谁来读一读?出示: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

10、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3)出示盐碱地图片,师叙述:同学们看,这就是盐碱地。这样的土地长花草吗?长树木吗?长庄稼吗?是呀,这样的土地一片荒凉,只有贫瘠。这样的土地就是(板书:不毛之地)。(4)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关注句末感叹号)我们一起来读读。2可就在这不毛之地,现在却到处长满了绿草鲜花。想去如今迪拜的街头看一看吗?先欣赏如今迪拜街头的风光,再读读书中描写迪拜街头风光的语句。(1)你为什么惊叹?能说说你惊叹的原因吗?(2)完成练笔:这么美的迪拜街头风光,你想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晓吗?请打开写话本,开始。(3)学生自由写片段。写好后请23名同学来读一读写好的片段。五、课堂小结星罗棋布的绿洲美得让心醉,阿联酋人民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把这 “不毛之地”变成了“鲜花遍地”,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交流。【对比朗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绿洲风光的绮丽,从而感悟绿洲的来之不易和阿联酋人民劳动的艰辛,真正懂得良好环境的重要性。这时再让学生将迪拜街头的美丽风光写出来,他们有了课文语言的积累,有了迪拜街头风光的欣赏,表达起来就会水到渠成。读写并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写中又丰富了课文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