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24805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要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 项目区简介及建设单位概况21.4 可研报告研究内容61.5 可研报告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7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2.1 建设背景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73.1 项目建设内容173.2 建设规模17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第四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194.1 场址现状194.2 建设条件19第五章 工程方案245.1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245.2 建筑设计245.3 结构设计295.4 给排水设计335.5 暖通设计365.6 电气及

2、弱电设计395.7 消防设计42第六章 能源和资源节约措施456.1 能源节约措施456.2 建筑节能具体措施466.3 给排水资源节约措施466.4 电气节能具体措施466.5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47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87.1 环境影响487.2 保护措施507.3 安全保护措施51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2第八章 组织机构538.1 管理机构538.2 项目组织管理53第九章 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549.1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549.2 工程管理549.3 项目实施步骤559.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5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810.1 劳动安全与卫生5810.2 消防安全59第十

3、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11.1 估算依据及内容6111.2 投资估算6311.3 资金筹措6412.1 招标依据6512.2 工程招标65第十三章 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6813.1 项目社会评价的依据6813.2 建设地区基本的社会环境情况6813.3 社会影响分析6813.4 项目在建设、运营中的社会风险分析6913.5 社会评价结论70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7114.1 结论7114.2项目建议71第十五章 附表、附图、附件7315.1 附表7315.2 附图7315.3 附件73小流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参加项目编制人员前 言受XX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市工程咨询院和市XX信息咨询有限公

4、司联合编制了市XX镇XX小流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项目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制时间较紧,水平有限,本可研报告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可研报告编写组目 录第一章 总论1第一节 项目名称与项目单位1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2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3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必要性7第一节 XX镇概况7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11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16第一节 建设地点16第二节 自然条件16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18第四章 项目区评价20第五章 治理方案设计24第一节 设计原则24第二节 建设内容27第六章 环

5、境影响评价30第七章 进度安排与实施方案32第一节 进度安排32第二节 实施方案32第三节 运营管理35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6第一节 投资估算36第二节 投资估算37第三节 资金筹措38第九章 综合评价40第一节 经济效益40第二节 社会效益42第三节 生态效益42第十章 问题和建议44附件及附图:1、项目招标方案;2、项目委托书;3、项目区地理位置图。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与项目单位一、项目名称XX市XX镇XX小流域治理工程二、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XX市XX镇东北部,北至王边路,南至和埠岭村北生产路,东至张安水库,西到和埠岭村界,涉及和埠岭、郭家庄、大龙岗石3个行政村。三、项目单

6、位1、单位名称:XX市XX镇人民政府2、项目单位概况XX镇地处鲁中宝地泰山西麓,佛桃之乡XX南部,因宋真宗赴岱封禅途中安驾驻跸而得名,自古以来即为“南北两京通衢 ,四方商埠重地”。共辖71个行政村,8.9万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万亩,为XX市第一大镇。2007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0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5元。四、可研报告编制单位1、单位名称:XX市工程咨询院XX市XX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单位地址:XX市青年路100号3、工程咨询资格等级:乙级4、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乙118200700415、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

7、依据与范围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9、XX市城市总体规划;1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XX市XX镇人民政府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2、XX市XX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功能研究及建设规模3、建设地点和建设

8、条件4、技术及建设方案5、环境保护、安全防护与节能6、项目实施进度与运营管理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项目综合评价9、问题与建议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力度,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农田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水平梯田标准低,面积大,坡地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

9、地生产率低。二是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现有工程较少且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强;三是物资投入少,土壤肥力低,磷钾比例失调;四是新技术、新成果普及率低,农民技术素质与科技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五是农业机械不配套,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影响着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六是资金短缺,影响了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二、建设规模本项目规划综合治理面积2800亩,项目区东西宽约1.45公里,南北长约1.85公里,建设内容为新发展和改造经济林、新建和维修梯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本项目总体布局是:改造农田1500亩,新建、改造经济林1000亩,建设土堰1.8万米、田间道路10km、水利工程

10、(泵站2处、蓄水池4处、暗管4000m,排水沟1.6万m)等占地300亩,共动用土石方量17万方。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9.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预备费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根据项目建设性质及资金筹措渠道的可能性,本项目所需资金240万元,拟申请上级投资96万元,乡镇自筹解决144万元。四、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1年,即自2008年11月到2009年10月。五、效益分析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项目实施后,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11、态效益。经计算,每年新增农田产值25.5万元,新增经济林产值595.8万元,省工效益42万元,年增加产值663.3万元,纯收入增加总额可达168.8万元,项目区共涉及3个行政村,422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年增加400元以上。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使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大大提高,极大的提高土地产出率。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蓄水保土能力和抗灾能力会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得到较大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建设规模亩28001

12、林地工程亩1000全部为经济林新建亩600以核桃、干果为主改造亩400苹果培优2农田工程2.1农田改造亩1500平整归并、坡改梯田梯田土堰万米1.82.3田间道路m100003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3.1灌溉3.1.1水源工程(泵站)处2单个流量80m3/h3.1.2蓄水池个4单个500m33.1.3管道米40003.2排水3.2.1过路涵座603.2.2排水沟万米1.6二建设投资万元2401工程费用万元2152其他费用万元143预备费万元11三资金来源上级拨款万元96乡镇自筹万元144四项目建设期年1五项目区用地现状占地面积亩28001梯田亩3002坡田亩7003经济林亩4004一般农田亩1100六土方量万方17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必要性第一节 XX镇概况XX市XX镇地处鲁中宝地泰山西麓,佛桃之乡XX南部,因宋真宗赴岱封禅途中安驾驻跸而得名,自古以来即为“南北两京通衢 ,四方商埠重地”,XX镇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的气候为早期人类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使这里成为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必争的膏腴之地就指这一带。XX镇共辖71个行政村,8.9万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万亩,为XX市第一大镇。2007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0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5元。镇驻地安庄村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是有名的村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