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24555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周礼乐制度流程的认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整理对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化的认识一、周朝的礼乐制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颠覆殷商成立的周王朝,在总结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础上,拟订了等级严实的礼乐制度。“礼”是为了划分贵贱等级,“乐”能够令人相互和敬,二者联合,为的是保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次序,稳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周礼的种类众多,主要有祭祀、丧葬、社交、征战和吉庆五大类。波及冠、婚、丧、祭、朝、聘、乡、射及职官制度等诸多礼仪、礼法和礼义。由繁琐的礼仪拟订了与之配合的各样音乐使用标准,不一样场合、不一样身份的人,不单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有严格规定。为了保护和实行礼乐制度,周王朝还建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十三岁到二十岁

2、的王孙公子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在周礼中,“礼”与“乐”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礼”表现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次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妇和高低、贵贱、尊卑都要由礼来加以差异和定位。可是只是有“礼”是不够的,纯真重申“礼”可能会造成等级间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淡,而“乐”的作用就是与“礼”相当合,起调解关系、交融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礼”所带来的等级差异感,以达致和睦的理想境地。二者固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完好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整体上是诸侯争霸、列国争强,烽火频仍、纷争接踵的乱世,同时吃?郑卫之音”的传人,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礼乐制度逐渐失掉了生

3、计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繁弃之如弊履,史称“礼坏乐崩”。但正是在这一“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价值获得了包含孔子在内的各种有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之士的思虑和从头认识,鉴于此,礼乐制度才能在汉初重登政治舞台,并连绵两千多年而不衰。?二、儒家对礼乐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自周朝此后,历史上每个朝代盛行后都要有一番“制礼作乐”的活动,或许把前代流传下来的礼乐加以改造,或许依据当时的需要拟订新的礼乐,历代史册里面都有一部KL乐志。那么,在周朝“制礼作乐”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再到此后每朝每代的“制礼作乐”,这中间显然存在着一个断层。是谁将这个断层连结起来的呢?儒家是主要的贡献者,儒家创办者孔

4、子则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一方面继承、推行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流传了记录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另一方面以礼乐为讲解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重申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三、礼乐文化的内核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礼之所以合理,正如孔子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鉴于人情而拟订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敬人性。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可是,这其实不等于说人性能够不受限制,能够尽情听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人的好恶之情的缺少或许过分,相同不利于社会的平定。只有健康的感情,是社会和睦、进步的保证。人的感情觉该

5、与天道相同,处在阴阳和睦的“至中”境地。可是人性不可以自觉企及于至中之地,所以需要礼(各样仪式节文)来指引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主旨之所在。?1.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其一,“礼”是人性的基础。孔子:“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贤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把“礼”作为差他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所以“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其二,“礼”的重要精心整理精心整理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保护了社会的次序和等级关

6、系。?其三,“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指引人们向善和自律。礼乐文明更重申经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心里尺度。?其四,经过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睦的境地。?2. 礼乐文明中“乐”的要义。其一,“乐”的社会作用重在精神和睦。“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可以免也。”指出“乐”是协调人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令人们各安其位,和睦相处。?其二,“乐”着重有次序的协调。乐记云:“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微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J沽卷之音矣。”?其三,“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3. 二者关系的认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一样,本质上是相通的。份L记乐

7、i改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在儒家的系统中获得规范。“礼”先“乐”后,礼是乐的基础,乐为礼定,乐为礼用。不单采用乐,要按礼的规定,评论乐,也要以礼为标准。(?2)礼和乐不行偏废,礼乐不潜越,均衡与调解,就会形成和睦社会“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是贵贱有序,乐是对礼的调动。?四、礼乐文明的现实意义?传统礼乐文明有助于现在和睦社会建设,“礼乐无常制”,应当与时俱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世中国,礼乐文明拥有值得发掘汲取的价值。比方此中对中和之美的爱好,对尽如人意的追求,对道器合一的神往,对人品尊严的颂扬,对社会和睦的规划,对艺术目的的设计,对教育功能的要求等等。传统的礼乐

8、文明,有很多值适当代人反省和学习的地方。孔子在对周朝礼乐制度有所损益的基础上,对礼乐进一步发展和完美,形成儒家独到的礼乐精神。在道德伦理、修身治国、建立和睦的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生动的论述,在解决人自己矛盾,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精心整理精心整理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继承和借鉴的可贵质量。?中美4班蒋明华0256精心整理内容总结(1)精心整理对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化的认识一、周朝的礼乐制度(2)周礼的种类众多,主要有祭祀、丧葬、社交、征战和吉庆五大类(3)波及冠、婚、丧、祭、朝、聘、乡、射及职官制度等诸多礼仪、礼法和礼义(4)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整体上是诸侯争霸、列国争强,烽火频仍、纷争接踵的乱世,同时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