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24552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5.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3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1 生态系统的类型2 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3 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种类4 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5 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二、思维拓展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自然系统。(2)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有四个方面:时间和空间界线;系统的基本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3)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面的一些共同特征: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

2、层次(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2比较各类型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依据植被或盐度等方面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类型。在不同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群落复杂程度、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森林生态系统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特点:

3、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海洋生态系统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是植食性的重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等,但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简称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苔原(冻原)生态系统、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六十度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的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

4、典型植物。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所产生的废物大多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分解和再利用。对其他生态系统会造成冲击和干扰。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特点:无光、高温、高压。生产者是硫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消费者是一些高等无脊椎动物。3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项目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传统农业增产原理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机械、化肥、农药、薄膜、电力的大量使用精耕细作等营养结构复杂简单简单生物种类多少(单一)少(单一)投入较小大较大产出较大较大较小污染较小较大较小课时31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组合中,依次

5、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某一池塘的全部鱼类 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 B. C. D.2.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植物是( )A.海带 B.多细胞藻类 C.浮游植物 D.大型藻类3.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往往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马尾松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种生态效益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 )A.复杂的种间关系 B.气候条件 C温度条件 D.土壤条件4.下列哪一类脊椎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分布( )A.鸟类 B.哺乳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5森林生态系统不可能出现于( )A.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平

6、衡的中纬度地区B.年降雨量远低于年蒸发量的温带地区C.年降雨量远大于年蒸发量的温带地区D.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平衡的高原地区6.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弱D .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7森林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原因是( )A.一年中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最多 B.一年中森林合成的有机物最多C.一年中单位空间的森林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D.森林可以生产多种产品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

7、于较稳定的状态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D.整个地球上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9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不具备的是( )A.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B.分解者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能力不强C.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很快会退化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与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直接相关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11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

8、林大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12 (多选)以下所列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的是( )A.湖泊 B.泥碳地 C.沼泽地 D.开阔的大洋13(多选)下列对各生态系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生态系统是丹顶鹤等动物的栖息地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二非选择题14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被称为初级生产力。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kg干重/Ky)请回答:生态系统类型面积(1000000 K)净初级生产力湖、河2500沼泽22000热

9、带雨林202000温带森林181300冻土带8140荒漠密灌林1870农田14650开阔大洋332125(1)陆地生态系统中_是生物圈的最主要的能量基地,是因为_。(2)荒漠密灌林的净初级生产力较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而群落结构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却较高的主要原因是_。(3)如果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则热带雨林会被毁灭且很难再呈原貌,这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具有_ 的特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毁灭后的地区,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的非生物因素是_(4)表中各净初级生产力,除未利用的部分外,其余的去向是_。15.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云霄县母亲河漳江入海口,面2360 K。属亚热带海

10、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水域理化条件好,为生物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生境。红树林吸取海底土壤中养料而生存,它的残枝败叶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鸟类啄食鱼虾,微生物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植物的枯枝败叶,并还原与海底土壤中,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平衡食物链,可以说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出现了诸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等,所有这些都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国湿地保护行为计划”的实行,对于更好的保护漳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无疑是极有利

11、的。探讨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保护区所蕴藏的丰富生物资源,认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请回答:(1) 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持生物圈稳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红树林的地理位置,其最显著的作用是下列叙述中的()湿地是巨大的蓄水库,起到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防风消浪,护岸固堤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作用消除环境污染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基因库(2)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红树林鱼虾鸟类,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Pb的污染,则由于生物_作用,体内Pb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3)为了保护湿地,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很多措施,如建

12、立自然保护区、颁布相关法规等,但这并不意味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应如何对待“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举一个具体实例。答案: 1.D 2.C 3.A 4.D 5.B 6.B 7.C 8.C 9.D 10.C 11.A 12.ABC 13.ABC14. (1)热带雨林 面积广阔、结构复杂,光合效率高(净初级生产力最高)(2)水 人类进行的施肥、灌溉、杀虫、除草等活动(3)恢复力稳定性弱 水(4)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和被分解者利用15.(1)B (2)富集 鸟类 (3)我们应当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做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一些多水的沼泽地可以发展芦苇,生产造纸原料;在一些草甸沼泽可以发展

13、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在湖泊等水域,可以发展淡水养殖;等等。总之,要将湿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使湿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福。课时32生态系统的结构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6 生态系统的成分7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区别和联系8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9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消费者的区别和联系二、思维拓展1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地位与关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如果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不能存在,并且生产者也是生物群落中数量最多的成分,所以说生

14、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说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也很重要;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这也是对绿色植物加以分解的过程,不但减轻了分解者的负担,而且有利于分解者分解。另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方面还有重要作用,所以说,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简言之: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场所;消费者对于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重要作用;分解者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图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