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244243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三篇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文第二课时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以和为主题,通过叙述三个故事写出了将和相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无畏、大义凛然和廉颇知错能改的人物形象,赞美了他们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其次,谈谈我所教授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但知表层易明深层难,在学习的过程仍需要我的引导和点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将充

2、分考虑以上因素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识,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文章中心。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难点是体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本文的写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一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中我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下采用多种

3、形式朗读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学法上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接下来,就到了我们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可,导入新课在这环节中,我会出示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卡,让学生读,并用这些生字口头组词,然后请同学们用简结的语言复述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归纳明确上节课主要讲了蔺相如和廉颇不和是因为廉颇认为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仅凭一张嘴位居自己之上不服。通过这种温故知新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又为本节课导入新课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再读课

4、文,深入探讨在这环节中,首先我会点名朗读16自然段,询问学生蔺相如真的是只是凭一张嘴坐上上卿这个职位的吗?顺势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蔺相如的语言,让学生读出蔺相如的神态、语气和情感进行自由朗读,并抓住现在壁在我手上,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壁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等关键语句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板书蔺相如是一个才智过人、勇敢无畏、具有爱国主义崇高品质的人,他位居上卿实至名归。接着,我会让学生齐声朗读第16至18自然段,进一步向学生发问那廉颇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我廉颇攻无不

5、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静下来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旧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等语言和行为进行讨论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归纳并板书廉颇是一个居功自傲但知错能改、顾全大局的人。最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朗读全文并思考写将相和,为什么要写前两个故事?让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根据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学生同桌两两讨论,在学生回答后加以明确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就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至此,我的教学目标得以完成,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深化中心。我会组织思考当廉颇脱下战袍,背

6、上荆条来到蔺相如门上来请罪时,廉颇会说什么?蔺相如又会说什么?让同学们大胆想象并上台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个环节、小结作业。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本课的内容,并布置学生课后所搜或收集一下我国历那些有名使臣的历史典故,去了解一下他们,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最后说一说我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直观、简洁,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以上是将相和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聆听。篇二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将相和。本组的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

7、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巧妙的运用过渡句来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通过描绘人物言行,刻画了蔺相如不畏*、有勇有谋和廉颇知错能改的人物形象,讴歌了他们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根据单元主题,依据本篇课文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3、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得到情感的熏陶由以上教学目标,分析学情,我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言行中品味其美好的品质。教学难点确定为:正确评价廉颇,体会他与蔺相如不和的

8、原因,以及勇于改过的品质。三、说教法、学法高效课堂旨在让学生学有所获。因此,我重点由题目入手,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我抓住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廉颇对蔺相如的评价是否正确上。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等描写进行体会,采用析句品读、读写结合的方法,逐层推进。力求把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顾全大局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四、说教学流程基于上述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谈话中初悟形象-默读中感悟形象-交流中深悟形象-延伸中拓展形象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谈话中初悟形象我首先围绕课题,结合三个故事小标题,

9、把将相和三个字变成一个表达完整的句子。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自然进入文本,初悟人物形象。然后,我将直戳矛盾焦点,引导学生找出将相不和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形成探究主题:廉颇对蔺相如的评价正确吗?使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矛盾点展开。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又做到了层层深入、主线鲜明、重点突出。第二个环节默读中感悟形象新课程倡导给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回顾,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进而引导学生在静心读书中运用这种方法展开对前两个故事的探究。第三个环节交流中深悟形象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语理事长

10、崔峦先生也再三强调:与阅读分析式教学说再见,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语文的实践运用上,不要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结。做到学生读懂的不讲,学生读不懂的讲其所当讲。在备课中我反复琢磨,依据学生实际预设三个教学难点。第一处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学生结合蔺相如临危受命的背景很容易体会出他的勇敢,但对于蔺相如谋略的认识会很肤浅,因此,在交流这句话时,我把教学难点锁定在两个如果上,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是从两方面估计了事态的发展,然后引发学生想象他是怎么说的,相信这样蔺

11、相如有勇有谋、胸有成竹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学生掷地有声地朗读便能水到渠成了。第二个教学难点是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的教学,通过初读感知学生只是理解了蔺相如敢于直面秦王,与其展开殊死搏斗的勇敢,但对于蔺相如抓住秦王的弱点装样子吓唬秦王以使人璧两全的计谋理解不到位。于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蔺相如勇敢的表层认识后,抛出一个挑战性问题:蔺相如到底是真撞还是假撞?同时组织正反方辩论。相信,辩论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语言、吸收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理解蔺相如谋略的难点便会不攻自破。第三个难点,教学他走到秦王面前逼赵王击缶.。一句时,学生通过字面对蔺相如的勇敢易于感受到,但我

12、并没有局限于此,教学中,我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补充史记原文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ch)之,左右皆靡(m),于是秦王不怿(y),为一击缶。蔺相如怒发冲冠,离秦王只有五步远,他要用自己颈项里的血血溅秦王。古人认为,颈血溅身是非常不吉利的,这使得秦王左右的侍从拔刀相间,而蔺相如两眼瞪得如铜铃般大小。大喝一声,谁敢上前。使得他们直后退,最后秦王不得不为赵王击了一下缶。通过这一补充学生不禁深切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还会更加深入了解到蔺相如的无畏、大义凛然。资料的补充不但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语言活动中初步了解了古人古文,而且对蔺相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了。在前两个故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出示廉

13、颇对蔺相如的评价。进一步印证廉颇对蔺相如存在误解。相信这样抓难点-悟全篇-学写法的教学,不但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感悟了人物的性格,学到了表达方法,而且实现了长文短教,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第四个环节延伸中拓展形象崔峦先生还曾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我设计一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方法进行补白。目的有两个,1让学生外化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2做到正确评价廉颇突破难点。作业设计: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温儒敏教授曾撰文说:

14、学生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因此我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以介绍耳熟能详的史记人物,开展名著之旅,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形成新的阅读体验另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A阅读名著B充实练笔内容五、说板书设计板书:将相和相:不畏*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将:百战百胜勇于改过板书设计展现人物形象。简洁明晰。篇三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将相和这篇

15、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诉人们和的重要性。总之,故事虽短,但教之意义深远。深究此文,语言训练有味,文化建构有道。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史记不读,镜之何有?其次,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鉴于将相和这篇课文的脉络和主题都很清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一理论,我决定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探索,帮助学生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品悟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跳板,了解中国的和文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到和的意义。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将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