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常见题目以及失分原因和改正策略.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24405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作文常见题目以及失分原因和改正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升初作文常见题目以及失分原因和改正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升初作文常见题目以及失分原因和改正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作文常见题目以及失分原因和改正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作文常见题目以及失分原因和改正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小升初作文成绩不高的原因总结 作文在考试中占的分值越来越大,但小编发现很多孩子的作文有待提高,近期我们采访了郑州捷登教育的宋老师,他向我们指出在小升初考试作文中,学生们主要存在以下八个问题,导致分数不高:一、写作文时思路打不开,容易大众化,千人一面比如某名校的作文题我爱我家,大部分同学不能广泛的理解家,大部分同学写的是我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我很感动。大家都知道,考场作文比较性强,同样的题目,同样的题材,税额文章能脱颖而出,往往取决于选材,构思与创新,要么你就“唱反调”,用新观点、从新角度去写大家常写的内容。二、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题现在的作文题和以往的作文题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小学

2、作文题经常出现童年、老师、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之类,这样的作文给定了题目,学生的发挥性就不大,只要按照试卷给出的题目来确定思路来写就可以了。但近几年作文题趋向“开放性命题”,主要指的是“半命题”和“自命题”的形式。这使得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三、不注意小节大家都知道作文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书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正确使用书写格式及标点符号。正是这小小的细节是入选一类文、二类文最起码的要求。而每年的小考或中考作文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作文大概在五分之一左右。四、所用时间太长现在很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当堂限时作文训练,而是让学生把作文拿回家去写,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两个不好的习惯,第一是学生为

3、了省时省事,找遍文章一抄了事;第二是学生缺乏写作文的氛围,写写停停,养成了不专心和拖拉的毛病,一篇文章往往可以写上一个半甚至两个小时。而不好的学习习惯比不会写作文更可怕。五、离题为了使孩子写作文不离题,就要教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点题。现在不要教孩子什么点题技巧,让孩子在文章的开头把题目重复一下即可。比如国庆节假期里,老师让孩子写一篇题目为国庆节的作文,孩子在开头是这样点题的:“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文章结尾没有点题。我让他写几个字点题,他就写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也是祖国妈妈的骄傲。”孩子在开头点了题目,就不容易写走题了;在结尾点题,则能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六、无话可说写作

4、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孩子不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让孩子有话可说,就要教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的方法。比如写我的爸爸,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可以写爸爸的模样,爸爸的习惯,爸爸和你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观察角度,比如爸爸的模样,可以写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爸爸的习惯可以写抽烟、喝酒、看书、口头禅。这样,角度多了,孩子就有话可说了。小孩子的作文,所写的无非是人物、事物、景物,观察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指导几次,孩子练熟了,就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了。七、干巴巴的孩子作文干巴巴,打个比方,就是只有几根筋和骨头,没有肉。假如写树,他就写:“这棵树很

5、高很高,有很多树枝,长了很多叶子”,不就是几根筋吗?要想孩子写作文生动,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后缀,二是添修饰,三是用比喻。 什么是加后缀?就是在形容词后面添加补语。比如说花儿很红,就可以说“花儿红得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就是后缀。什么是添修饰?就是在动词前面添加状语,在名词前面添加定语。比如说孩子进班了,就可以说“孩子晃晃悠悠地进班了”;比如说这是一支旧钢笔,就可以说“这是一支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的钢笔”。“晃晃悠悠”就是状语,“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就是定语。至于用比喻,那就很简单了,家长会,孩子也会,关键是要用得恰当,这就需要孩子加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 如果你孩子的作文总是得不了高分,那么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或者就此下定论孩子在写作方面没有天赋,家长和老师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孩子作文分数不高的原因,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宋老师说的上述问题,然后又针对性地一个个解决,相信孩子的作文成绩会很快提高上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