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道 难教学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24319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 道 难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蜀 道 难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蜀 道 难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 道 难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 道 难教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 道 难 教 学 案教学目标:理清全诗写作思路,当堂背诵。能够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课前预习案一、作者与背景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生于中亚碎叶。 众体兼备,但最擅长写古诗及绝句。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风格)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2、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

2、,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二、请给加点字注音,熟读全诗。噫吁嚱()鱼凫() 秦塞() 萦()石栈()猿猱() 扪参() 峥嵘()抚膺()巉岩()飞湍()咨嗟()砯崖()崔嵬()吮血()三、根据内容提示把全诗分为三部分。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 到 ):一叹蜀道之高险;第二部分,(从 到 ):二叹蜀道之惊

3、险;第三部分,(从 到 ):三叹蜀道之凶险。四、熟记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1、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虚写、实写。 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美景衬哀情 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主要是前

4、三类)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课内探究案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熟读蜀道难二、理出全诗的写作思路,背诵全诗。(先部分后全诗)一叹蜀道之高险(惊讶突兀)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蜀道之惊险(畏惧、发愁)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凶险(无奈作罢)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结束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三、表达技巧鉴赏(一)预习检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从哪些角度入手?(二)自主学习:简析蜀道难中的表达技巧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黄鹤之飞

5、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6、除了以上技巧之外,本诗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四、合作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本诗中是怎样体现的?当堂检测案(另页)课后提升搜集有关李白的诗歌名句,欣赏背诵。【我的收获】 课后延伸案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简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夸张手法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附注音答案: xx f si yng zhn no shn zhng rng yng chn tun ji png wi sh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