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24099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1.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涉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多种主观体验.意志过程意志:自觉拟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二)心理学的研究措施心理学家从事基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对客观事实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用客观科学的措施进行研究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处在一种有组织的系统中。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并且要运用系统措施,从不同层次

2、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系统与各要素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查理论真确的唯一原则。任何心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干得到检查、修正和发展伦理性:忌讳采用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及也许导致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悖伦理性原则的措施具体的研究措施观测法:在自然条件下,对体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筹划的观测,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适合如下状况使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在控制的条件下,也许影响某种行为的浮现;由于社会道德,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其缺陷重要体现为:难以反复观测,观测成果也难以进行检查和证明;自然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诸多,因此对成果难以

3、精确分析;也许浮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浮现需要研究的现象;观测成果容易受到观测者本人经验,目的,爱好等取向和技能的影响。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通过原则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规定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测的措施 具体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条件下进行;自然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调查法:以大众理解或关怀的问题为范畴,预先拟就问题,让调查者自由体现其态度或意见。 具体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方式进行。(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感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客观刺激个别属性的

4、心理反映。2.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察觉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 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ND,德国的韦伯对此研究发现了韦伯定律:KI/(只使用于中档强度的刺激)视觉的合适刺激是波长在380-780nm之间的光线。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在灰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重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档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重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三色(红、绿、蓝)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种特殊成分敏感。当她们分别受到不同

5、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需要时间较长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过程进行不久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来,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而保存一种短暂的时间 根据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的异同,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知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客观刺激整体属性的心理反映。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

6、工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知觉依赖作为感知主体的人的主观取向和经验这些头脑中已存的信息进行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她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这种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的过程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能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她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互相关系来决定的;对一种物体的知

7、觉,往往受到前后相继浮现的物体的影响。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2.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我们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反过来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整体优先: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3知觉的理解性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重要功能:理解协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理解尚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产生知觉的期待和预测。知觉过程可以当作是“假设检查”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适应:当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可以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之前的状态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畴内变化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称限

8、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视觉线索:环境中的多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成果。主观轮廓表白,当视野中浮现了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朴、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图形组织原则: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持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朝向、简朴性图形辨认规定人们对符合特性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有序列搜索的特点。眼动有两

9、类:微动维持视觉映像,避免局部适应;跳动搜索、转移、调正.大小知觉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知觉的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人们在知觉物体时,似乎不自觉的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的大小网膜投影的大小*物体与眼睛的距离。邻近物体的大小能对对象物体起到对比作用,使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不相似(见错觉)(四)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额叶在时间知觉中起重要作用)四种具体形式:对时间的辨别、对时间的确认、对时间的预测、对持续时间的估计时间知觉的根据: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根据有机体的多种节律性活动;借助计时工具。影响知觉的因素:感

10、觉通道性质听觉触觉视觉 数量与性质一定期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越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越少,性质越简朴,人们越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爱好与情绪人们面对自己感爱好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对厌恶、无所谓的事情,觉得时间过得慢。2运动知觉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结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动作指令与视网膜映像流回合在一起,共同决定着人们的运动知觉。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持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持续的运动四种重要形式:动景运动:(霓虹灯)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

11、从一种刺激物向另一种刺激物的持续运动诱发运动:由于一种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种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自主运动:黑暗中单薄的静止光电仿佛在动运动后效:(瀑布效应)在注视向一种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五)错觉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错觉就随后产生了。1.错觉的含义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对的地体现外界事物的特性,而是浮现种种歪曲2.错觉的种类错觉大体分为大小错觉、形状错觉和方向错觉。(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作用:记忆连接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目前

12、,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2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得过程储存:把编码后的外界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回忆的分类图尔温将长时记忆分类: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根据与否受意识控制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指在乎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目前作业产生的故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状况下,过去经验对目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根

13、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种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概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通过充足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技能记忆,运用时不需意识参与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她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临时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它保存时间短暂,但有较大容量,其中大部分信息由于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

14、注意而得到进 一步加工并进入短时记忆。2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感觉记忆的编码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储存与提取在储存阶段,已经保持的经验会发生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记忆恢复: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立即测量的成绩更高储存的条件与措施: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按照遗忘曲线先紧后松对的分派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序列位置效应,中间部分加强复习 运用外部记忆手段:笔记、卡片、提纲等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营养、蛋白质、吸毒、酒精、脑外伤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再认比回忆更简朴、容易。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

15、时,仍然能结识的心理过程回忆:人们过去经历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浮现的过程 回忆以联想为基本,联想有几种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舌尖现象: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一种多因紧张引起的提取失败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的含义: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过程最初进展快,后来逐渐缓慢遗忘的因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至最后消退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她刺激的干扰所致 前摄克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过程的干扰 倒摄克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过程的干扰 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接触,记忆能恢复 提取失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我们之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