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耕作学》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24003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耕作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植保《耕作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植保《耕作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植保《耕作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植保《耕作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保《耕作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保《耕作学》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课 程: 耕作学学 时:12班 级:植保 教 师:丁希武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教 学 进 度 计 划周次学时教 学 内 容备 注12耕作制度基本原理14作物布局16间套作28轮作210土耕耕作212土壤耕作本文节选自(武汉婚纱摄影 www.cubevision.cc)单 元 教 学 计 划名称耕作制度基本原理目的要求掌握农业生产的实质、特点、组成、结构;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重点难点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21.总体介绍耕作制度基本原理所应包括的理论2.讲授农业生产的分析、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建交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3.对本章作总结。4

2、 .自学内容。5.留作业1.多媒体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法3.一般教学法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名称作物布局目的要求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的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作物布局的意义、理论依据。重点难点光照条件、温度、地貌等对作物布局的影响、作物布局研究法、粮食作物布局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21.总体介绍作物布局的概念、理论2.讲授:作物布局的意义、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我国的作物布局3.对本章作总结。4 .自学内容。5.留作业1.多媒体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法3.一般教学法单 元 教 学 计 划名称间套作目的要求种植方式包括间、混、套作和复种,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间、混、套作

3、的概念、增产理论、农业技术。重点难点间套作的概念、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21.总体介绍间套作的关有概念、理论2.讲授:间套作的意义 间套作效益原理间套作主要类型与方式3.对本章作总结。4 .自学内容。5.留作业1.多媒体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法3.一般教学法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名称轮作与连作目的要求掌握作物轮作作用、产生连作不良作用的原因、茬口。重点难点轮作换茬的作用、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21.总体轮作的有关概念、理论2.讲授:轮作换茬的作用连作茬口3.对本章作总结。4 .自学内容。5

4、.留作业.1.多媒体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法3.一般教学法单 元 教 学 计 划名称土壤耕作目的要求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什么、什么时间、用何种方法进行土壤耕作。重点难点土壤耕作的理论依据、平翻耕法、东北地区传统垄作耕法、深松耕法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41.总体介绍土壤耕作有关概念、理论2.讲授:土壤耕作的任务土壤耕作的理论依据耕法土壤耕作制3.对本章作总结。4 .自学内容。5.留作业1.多媒体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法3.一般教学法课 目耕作制度基本原理目 的要 求掌握农业生产特点、组成、结构;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重 点、难 点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主要内容: 耕作制度引论、基本原理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

5、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耕作:广义指作物生产中在农田上进行的各种作业。 狭义指土壤耕作。耕作学:science of cropping system and soil management 研究和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科学。耕作制度:farming system,也称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即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种、植方式的综合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1、技术指导2、宏观调控与决策三、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作物布局、熟制

6、、种植方式、轮作与连作等和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及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措施如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农田基本建设等等。 四、耕作学的学科地位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属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包含农业宏观决策管理等一些软科学内容,耕作学以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博采众长,作为研究耕作制度各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同时它又经过科学的组装与改造,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技术与理论体系。第二节、农业生产的分析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强烈的地域性 主要内容:(二)明显的季节性(三)

7、生产的连续性(四)资源的分散性 (五)经营的综合性二、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一)植物生产 (二)动物生产 (三)土壤管理是农业的转化车间 第三节 “用地”与“养地”结合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土地是农业的持续生产资料二、用地与养地结合的必要性(一)植物产品输出耗用土壤营养物质(二)农业耕作促进有机质的耗损(三)土壤侵蚀严重损坏地力三、用地与养地结合的可能性:(一)、地力的可培育性(二)农田作物增进地力的作用 (三)人类农耕活动的培肥作用。课 目 作物布局目 的要 求掌握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我国的作物布局重 点难 点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对光的适应性、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主要内

8、容: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作物生态适应性一、作物布局的意义二、作物对光的适应性1、C4、C3作物的分布 2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的分布3短日照作物与长日照作物的分布三、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一)喜凉作物 (二)喜温作物 (三)亚热带作物四、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一)大田作物的水旱适应性(二)树木的水分适应性(三)草类的水分适应性(四)雨养农业(rained farming)的作物布局(五)灌溉农业的作物布局五、作物对土肥的适应性(一)土层厚度(二)质地(三)酸碱度(pH)(四)盐碱度(五)耐瘠性与耐肥性(六)养地与耗地 六、作物对地貌的适应性主要内容: 第二节我国的作物布局一、粮食作物布局粮食作物是我

9、国种植业的主体。1983年粮食作物占用耕地 113 089万亩,约占全部耕地的76.6,1990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0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4.9%,粮食总产 4 518.4*109,居世界首位。单产 265kg亩。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甘薯、马铃薯)和大豆。水稻绝大多数(95%)集中于南方13省市,小麦、玉米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谷子、高粱面积比建国前已减少很多,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大豆集中分布于华北南部和四川,马铃薯则多于冷凉地区或山区二、经济作物布局经济作物的特点是:地区性强,技术性强,投入高,经济收益多,商品率高。故布局上较为集中,专业性强

10、。 三、果品蔬菜布局 四、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课 目间套作效益原理 目 的要 求掌握间套作复合群体的种间互补与竞争关系及其效益原理重 点难 点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主要内容: 第五章 间套作 第一节 间套作的意义一、间套作的概念 单作(sole cropping) 间作(intercropping)混作(mixed cropping)套作(relay cropping)二、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一)增产 (二)增效 (三)稳产保收 (四)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第二节 间套作效益原理一、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一)作物群体内先分布的基本规律(二)空间上的互

11、补 (三)复合群体内光的竞争复合群体内光的竞争,又叫冠竞争,主要表现在间(混)作时,光合帽高的高位作物截走了较多的阳光,使光合帽低的矮位作物受遮荫;套作时后连作物受前茬作物遮荫。即高位作物所获得的立体受光优势,往往是建立在矮位作物受光劣势的基础上。争光的后果是:处于间(混)、套作的矮位作物受光叶面积减少,受光时间缩短,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生长发育不良,最后导致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下降。二、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复合群体在时间上的互补,表现为时间效应,即根据时间的延续性,正确处理前后茬作物之间的关系,因延长光合时间所起的增产增值效应。主要内容:三、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间、混、套作地下因素的互补,

12、表现为营养异质效应,即利用作物营养功能的差异,正确组配作物所起到的增产、增收作用。四、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 (一)边行的相互影响边行优势与劣势(二)病虫害和抗灾的相互影响补偿效应(三)分泌物(生物化学)的相互影响正对等效应(Allelopathy)第三节 间套作主要类型与方式一、主要间作类型与方式(一)高杆谷类作物与矮杆作物间作2、玉米、大豆间作3、玉米、薯类间作4玉米、薯类间作 (二)麦类间作(三)棉田蔗田间作二、主要套作类型与方式(一)麦田套作两熟 (二)麦田套作三熟三、大田作物间套复种类型与方式课 目 轮作与连作目 的要 求了解轮作等的概念、轮作的作用、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掌握茬口特性产生的原因重 点难 点轮作的作用、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茬口特性主要内容: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第一节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应用 一、轮连作概念()轮、连作概念轮作(crop rotation)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二、轮作换茬的作用()轮作换茬的基本作用 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 第二节连作 一、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二、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 1化学原因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壤酶活性的变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