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辅导.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239388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作文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作文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作文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辅导.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辅导(一) 一篇初中的考场作文,大致包含几个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其中“谋篇布局”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我想,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一、谋篇布局的重要性安排内容就是架设文章的大框架。就一篇考场作文而言,很悲催的,学生必须遵循所给方格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写。也就是说,考场作文不允许考生真正淋漓尽致地发挥。考生的发挥必须在固定的模式之下,这些文字展现在方方正正的格子里才会显得赏心悦目。而这就需要谋篇布局的功夫。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

2、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进入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

3、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活的方式。你是这样来看待生活的,因此,你会这么来写。因为你本身比较富于戏剧性,所以比较喜欢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手法;因为你本身情感较为敏感与丰富,所以你比较喜欢描述细节;因为你本身较为成熟,看问题较为深入,所以你喜欢批判式的语句。这些都是你的个性,即使在考场上

4、,也不应被方格子湮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一到两种类似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镜头式展现等等。或者,当同学们转变这个观念之后,一方面,分数确实会得到提高,因为我们的作文确实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一点点完成的;而另一方面,确实能在这些限制颇多的写作框架中展现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仅仅属于自己,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从而仅仅表现自己的想法。考场作文,做到这一步,才是真正优秀的作文。 布局谋篇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布局谋篇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章结构言之有序。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

5、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二、考场作文布局谋篇的三个方法1、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有一道以“关注家园”为话题的作文,本文在布局谋篇时,选出三个“点”(三个片段),以一只蜜蜂为载体,横穿时空,连缀三“点”岳飞、圆明园、五四运动,揭示“家园”万岁,表达自己的爱之深,恨之切,有较强的感染力。通过对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

6、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所选“点”应能代表一个“面”。2、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比如下

7、面这篇文章:从“纵身入水”联想到的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边,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冷的空气中,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

8、以作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过于小心翼翼,十拿九稳才付诸行动,那往往也就失去了机遇。现在人们都说,庸者丧失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而要创造机遇,就必须有“一跃入水”的冒险精神,否则将很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展身手。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蹲

9、在池边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整篇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需要强调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3、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

10、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1.机遇是什么?2.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3.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4.为什么要抓住机遇?5.抓不住机遇会怎样?6.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 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文章结构也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像上文,“问”在暗处,“答”在明处,行文自然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