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6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237511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

2、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由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导入新课。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征服,而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第12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二、学习新课指导阅读第一目正文内容,理清并记忆南昌起义的知识要点。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下进行的。(2)时间:1927年8月1日(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4)经过: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

3、。不久,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途中遭遇挫折,一部分转战湖南。(5)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讨论:南昌起义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思考: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过渡:指明回答小字部分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引入秋收起义的学习。要求学生理清秋收起义的知识要点。2. 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以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2)时间:1927年9月(3)领导人:毛泽东(4)地点:湘赣边界(5)经过:1927年9月,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工农革命军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6)意义

4、: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思考并讨论: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小结:在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强,而农村中敌人的力量相对较弱,并且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只有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发展革命势力,然后才能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间:1927年10月。建立者:毛泽东。意义: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出示材料: 材料一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断,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材料二 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

5、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得出选择井冈山的优越条件。4.井冈山会师:背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湖南农民武装向井冈山进军。时间:1928年4月经过: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意义:建立了一支坚强的队伍,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出示革命根据地建立形势图,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三、结合板书,归纳概括,感悟提高:我们学习了在中

6、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给予敌人一次次起义,沉重打击了敌人,同时也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从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板书设计】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反思】关于本课的内容,其实从深层挖掘,就是中国共产党放弃走攻打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改为走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这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开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保留实力并到农村发展力量的做法,对中国革命有深远的影响。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联系。虽然课堂讨论中围绕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开展讨论,但由于初二的学生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革命发展史是缺乏联系的认识,因此一时间不能理解走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决定的重要性。我自己感觉在这一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时间的把握,解决问题时间拖的太长,导致后面没有时间做准备好的练习。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