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23712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是管理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原则,而这三性都离不开风险管理。从发达国家、地区银行的实践来看,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工作的全过程,所有工作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可见,全面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并适时进行创新,既是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而言,因应面临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工作创新自是其中应有之意。就笔者认为,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尚未建立。未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

2、部门“气象站”作用。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对于事前风险控制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很难将“贷前审查、贷中检查、贷后复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分散,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头管理。由于管理体系、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原因,风险管理部门并未能总揽全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并未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只能任由各部门自立门户、自成体系。第三、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转化、清收、核销”上,即资产风险事后的管理上,而在“防范、控制”等方面即对资产风险的事前、事中控制所做的工作甚少。这一方面与当前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应急事情多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

3、与现有的风险管理体制的设置有关。第四、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上仍是一片空白,尤其对可能产生的欺诈行为更是无能为力,对于客户的监测停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上。而在国内目前的信用环境下,若是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决定贷款发放,一俟风险暴露,这种单一的监测方法便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已为不少事实所证明。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防范和控制职能,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理论与管理方法,又必须充分考虑转轨时期国内商业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应急性、政策性的事情多、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此,有必要从以下几方

4、面着手,对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四个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I制度创新第一、构建以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风险与内控委员会)为核心,全方位、全过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也是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的基础载体。通过加快建设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各主要业务部门贯彻实施的三位一体的新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风险管理以真正实现风险管理重点的三个转变:即从现实的风险向潜在的风险转变,从风险的事后处置向风险的前期控制转变,从风险资产的管理向资产风险的管理转变。第二、明确界

5、定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根。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要求,风险管理涵盖于各分支机构、各项业务和各种产品,贯穿于事前监测、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的整个过程,在抓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将风险管理职能集中于风险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种种职能。第三、建立风险经理制度。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风险经理在信贷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户经理必须与风险经理一起合作,才能最终决定一笔贷款的发放。风险经理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进行客户的风险识别,决定贷款的授信、发放等等,其具备有“最后一只笔”和最后责任人的职能,处在属于后台部门的贷款审批中心。考虑到国内商业银

6、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若要实行风险经理制,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考试和选拔“准入”制度,合理了界定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之间的职责划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II管理手段创新第一、加强对贷中监管,担保者、抵押物、质押物实行跟踪检查、评估。如果担保者、抵押物、质押物发生了大的改变,要么改变贷款计划;要么改变担保者、抵押物、质押物。第二、建立法人和自然人的资信信息库。在发达国家早已建立法人和自然人的有关资信历史的信息库,实践证明它对约束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行为和规范信用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掌握自然人和法人的资信状况,根据其历史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给它贷款或开展其它业务;另一方面把信息进行商品化经营

7、,从中获取利润。第三、完善贷款合同附件制度。目前使用的贷款合同在附加条款方面还做的不够细致,有的合同还没有具体的附加约定,结果往往因合同条款的漏洞而导致资产损失。香港商业银行对签订贷款合同的内容要求很严,除了通用的合同文本条约外,还必须有合同附件,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贷款需求和性质而订立一些附加条款。这些附加条款的订立源于对该业务所做的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做到将风险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第四、建立和完善早期预警机制。建立包括财务报表的早期预警信号、经营状况的早期预警信号、企业与银行关系的早期预警信号、管理人员的早期预警信号等的预警机制,做到尽

8、可能早地控制风险。III技术创新目前,国际银行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已达到可以主动控制风险的水平。目前有关研究侧重于对已有技术的完整和补充,以及将风险计值法推广到市场风险以外(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领域的尝试。最近几年一些大银行认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关键的金融风险,并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其中以J.P摩根的CreditMetrics和CreditSuisseFinancialProducts(CSFP)的CreditRisk+两套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最为引入注目。但是,目前国内银行业对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

9、尚处于起步阶段,缩小这种管理技术上的较大差距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突出解决的重点问题。第一,加快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考虑国内市场环境,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风险管理环节,构建全过程风险管理网络体系,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第二、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易于量化、操作性强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并在规范风险管理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完成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风险计量系统的集成,真正发挥风险监测的预警功能,全面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充分考虑在以下两

10、个方面实现突破:市场风险测量方法一风险价值度ValueAtRisk(VAR)(主要代表是摩根银行的“风险矩阵系统”)和作为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方法的“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简称Raroc)”系统(信孚银行)。第三、针对目前国内信用环境差,企业欺诈行为严重的问题,可以考虑开发一套具有反欺诈功能的风险监测系统,通过量化和建模的方法,从中甄别出虚假的财务数据,将其剔除出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从源头扼制住风险的发生,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W文化创新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

11、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就是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囊括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监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它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要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并将风险意

12、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有三个原则需要把握。第一、稳健原则。重视风险,强调防范和控制风险日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只有不断降低风险,保证资产安全,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失败和破产将不可避免。第二、程序化原则。严格按程序办事,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政策开展业务;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业务流程,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第三、严谨原则。要建立相关奖惩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违规行为和造成风险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对规范经营的典型进行表扬,形成“规范光荣、违规可耻”的风尚。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又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塑造风险管理文化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过程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国内的风险管理工作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比较欠缺有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的人才。除在工作上有意识地培养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的技能外,还必须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使风险管理人员能集中地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