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236168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隆化县满族小学 陈丽春教材分析: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

2、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文言文,尝试背诵。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2.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速读速记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杞人忧天 杯弓蛇影一、看图猜寓言故

3、事,揭题解题: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个游戏,这些图讲的是什么寓言故事?寓言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守株待兔。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小手和我一起来书写课题。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猜猜“守株待兔”的“守”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句看课文共有几句话,把课文读正确。2、看课文视频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3、试着读课文。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过渡:生活处处能学习语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三步曲:A.

4、读准字音 ,读好句子, 读出韵味。B. 借助注释 ,结合插图, 疏通文意。C. 想象画面, 复述故事 ,感悟道理。学生明确。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借助读准字音,读好句子,读出韵味。5. 易读错的句子。会读了吗?考考大家。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练习读-指名读-补充读-齐读。6. 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过渡语:课文会读了,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个小故事,请你轻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好,开始。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2. 交流理解交流第一句:(1)谁读懂了第一句话?指名

5、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2)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是什么意思?(跑)教师通过动作理解“走”的古今意思。(3)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出示重点字:因、释、耒、冀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句意)种田人为了什么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在树桩子旁边?指名说看看书中插图,仔细看这个种田人眼神和动作,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当他白捡到一只兔子以后,会怎么想?指名说-补充说-补充说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对于他这种想法,你能一个词形容呢?(白日做梦)(4)交流第四句:课件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追问:复、身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6、?(5)师生诵读:师读:一个宋国人,遇到一件事。 生诵: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读:这个宋国人,心里美滋滋。 生诵: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师读:可笑宋国人,愚蠢天下知。生诵: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6)看看下面的插图,你能从课文里找出对应的原文吗?(7)谁能用自己的话,加上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自己先练练。指名说-评说(8)你想对宋国人说什么?学生自由说。3. 感悟道理(1)读了这则寓言,你懂了什么道理?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中的农夫类似的人呢?五、背诵课文,活学活用1、指导背诵:懂得这么深刻的道理,我们能背诵下来吗?自由背,指名背、小组背、齐背(提醒,别把韵味丢了)2、拓展阅读:读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六、 作业:利用今天学习守株待兔的方法,课后自己学习画蛇添足。阅读课师生再交流。板书设计:守株待兔来源: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