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23616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五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经营管理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进货查验制度1、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检查食品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销售生鲜食品的,查验上市凭证是否与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信息相符。2、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二、索证索票制度1、索证。进货时按规定向生产厂家或上级供货商索取“一照二证一报

2、告”。,以保证在有效期内。经营进口食品的,索取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2、索票。进货时索取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_、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进货票据。经营生鲜食品的应索取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开具的上市凭证。3、食品索证索票后,予以公示,供消费者进行查询及有关部门进行检查。三、进销货台账制度1、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2、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_、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票据。3、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四、质量自检制度1、建立食品质量检测室(

3、台),为主开展水产、蔬菜等食品的检测工作。2、设置食品质量检测岗位,配备专(兼)职食品质量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自行开展质量检测。3、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进行退市处理,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环节。4、在市场、超市内设立公示牌,对食品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1、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另存,并协助食品生产者执行食品召回制度2、对贮存、销售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六、消费投诉处理制度1、在经营场所设立相应机构和人员,处理本经营

4、场所发生的消费者食品投诉。2、确定受理后,对消费者的具体投诉内容和要求进行登记、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_食品安全法、_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本单位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1食品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1.1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食品经营管理体系,领导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1.2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

5、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1.3购销人员岗位职责。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供货商处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2索证索票制2.1索证索票制度。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向供货方索取有关

6、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的一项管理制度。2.2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明文件,确保合法证明文件的真实、有效。2.3保健索票索证应当包括:进口保健食品还应当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2.4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备查。3经营过程质量控制3.1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管理在签订购货合同时,应查验供货者合法资质的有效证件、食品合格证明文件,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应当查验供货者销售凭证票据,检验或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包括:查验食品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

7、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等。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等。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等。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已经_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_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或者伪造的;辐照食品、_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

8、_、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3.2销售管理地面应做到硬化,平坦防滑并易于清洁消毒,并有适当措施防止积水。食品销售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应当与生活区分(隔)开。并分别设立提示牌,注明“_销售专区(或专柜)”字样,提示牌为绿底白字,字体为黑体。3.3贮存管理避免食品存贮在恶劣的条件下,致使食品_变质。贮存的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防止虫害藏匿并利于空气流通。食品与非食品、生食与熟食应当有适当的分隔措施,固定的存放位置和标识。3.5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抽样时,应两人以上相关人员在场,并填写抽样记录单,并签字、盖章。法律、法规没

9、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_场所及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食品陈列、储存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整洁、无污染、无积水;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应当定期保养,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查相关设施设备,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设施设备应当及时维修,必要时及时更换,以保证企业经营贮存要求。5不合格食品退市管理制度5.1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并在经营场所或市场公示栏上公告召回、退出市场的管理制度。5.2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

10、应停止销售,退出市场:腐烂变质、_不洁的;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其他违_律、法规规定的。5.3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

11、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该食品,追回已售出的食品,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5.4本单位员工发现不合格食品时要立即停止销售,退出市场,并向管理人员报告。6从业人员健康与人员培训管理6.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经过健康检查及培训,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及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患有: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工作岗位,在未彻底治愈前,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6.2企业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培训和健康档案应当记录真实、完整。6.3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

12、脱离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7投诉管理7.1为了构筑入市商品质量安全防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处理消费者投诉,特制定投诉处理制度。7.2单位特设立投诉处,在市消费者协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管理人员负责承担。7.3管理人员员负责消费者投诉接待、记录、调查、处理、反馈等投诉事宜,并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情况,主动处理投诉事件。8食品安全_应急处置方案8.1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反应能力,努力将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保护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8.2设置应急小组,组长为企

13、业负责人,构建应急处置方案平台,负责应急信息处置协调、统筹工作,管理人员、购销人员为成员,负责应急处置方案的执行工作。8.3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单位各级人员接到食品安全事件后,立即报告应急小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8.4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应急小组按照各自职责立即开展工作。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必要时,要求其他相关机构给予支持和帮助;对事件的处理及时给予明确的指示和指导;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审定,及时提升

14、预警;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审定,相应撤销预警。8.5采购人员联络上游企业,汇报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必要时配合上游企业做好追查事故产品品牌、品种、规格、生产批次、数量,根据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原因及危害程度,决定是否执行产品追溯、召回控制。8.6销售人员负责_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证物收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9废弃物处置制度废弃物按照是否可回收利用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和不可回收废弃物,废弃物按分类标识存放管理,不可回收类废弃物存放垃圾桶,进入环保处理,可回收类废弃物分类存放,统一处理。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三)根据食

15、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进货查验制度1、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检查食品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销售生鲜食品的,查验上市凭证是否与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信息相符。2、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二、索证索票制度1、索证。进货时按规定向生产厂家或上级供货商索取“一照二证一报告”。,以保证在有效期内。经营进口食品的,索取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2、索票。进货时索取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_、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进货票据。经营生鲜食品的应索取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开具的上市凭证。3、食品索证索票后,予以公示,供消费者进行查询及有关部门进行检查。三、进销货台账制度1、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2、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