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23321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授课题目】扇形的认识【授课教师】沈桂枝【教材分析】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是由半径和圆心角决定的。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大的扇形就大,圆心角小的扇形就小;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半径大的扇形就大,半径小的扇形就小,因此,教材给出了在三个同样大的圆中,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呈现了三个不同的扇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使学生感受扇形的形状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初步建立扇形的表象。扇形就是由此而得到的。接着,从数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扇形的特征,扇形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练一练”部分安排了三道题,这三道题的实质都是考查扇形的概念。只不

2、过,第1题是判断题,第2题是动手量圆心角。第3题是比较扇形的大小。【学情简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学习技能差,还没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较吃力,还有个别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在教学中,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向全体,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教学目标】认识扇形各部分名称,探究扇形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

3、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认识扇形,探究扇形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搜集生活中的扇形、学生准备圆形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预设阶段目标课后反馈一、问题情境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扇子。教师打开圆形扇。师: 观察这把打开的扇子,你能想到什么图形?圆形。师:谁能说一说,这把打开的扇子哪些和圆的

4、知识能联系:(1)固定扇子的轴相当于圆心。(2)扇子的折痕相当于圆的半径。(3)打开扇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圆的面积。学生能够说出(3)、(4),给予表扬,说不出,不做启发引导教学弧与圆心角时,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画出这两点间的部分,让学生认识弧,理解弧AB的含义;再让学生在虚线圆上画一段弧,以加深对弧的认识。教学扇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半径OA、OB和弧AB用彩色粉笔勾画出来,突出扇形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再与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比较,突出弧是圆的一部分教学任务及时完成,学生学习积极2让学生观察打开的一般折扇,说一说与圆形折扇有什么不同。师:再看这把扇

5、子(打开普通的折扇),你发现这把打开的扇子与前面那把有什么不同?这把扇子打开后不是圆形。这把扇子打开后像个半圆。二、认识扇形1出示教材中的三幅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涂色部分有什么特征,进而引出扇形师:很好。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实物都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教材中三幅图。师:请同学们观察三个圆中的涂色部分,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样子像什么?涂色部分的图形,一个比一个大,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涂色的部分像一把把打开的扇子,这样的图形有一个名字叫扇形。教师板书课题:扇形通过观察认识扇形的特点学生接受的很快,能认识到扇形的特点,准确的

6、判断出什么是扇形。2让学生观察三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3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教师在

7、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8页,动手测量一下上面那三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学生测量完后,全班交流每个圆心角的度数。教学圆心角时,要强调圆心角是圆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角,所以顶点必然在圆心上。为了防止学生把圆心角、圆周角都当作圆心角,教师应让学生判断一些角是不是圆心角,以加深认识。三、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圆中的涂色部分,然后交流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师:同学们这节课认识了扇形,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题,判断一下哪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为什么?第二幅、第三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不是扇形,因为它们不是由两

8、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组成的。第一幅、第四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巩固认识扇形各部分的组成练习完成的很好2“练一练”第2题,判断扇形的圆心角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然后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扇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圆心角的度数,判断是什么角。学生量,教师巡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圆心角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在同样大小的圆中分别画出圆心角是90、1800、150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大的扇形就大3、 “练一练”第3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师:这节课,

9、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第88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完成。学生自己做,教师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4补充: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然后集体交流画法流。师:看来画扇形并量出圆心角的度数,对于你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接下来我们反过来练习,我来说圆心角的度数,同学们按要求画扇形,请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师:谁来让大家看一看你画的扇形?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5、同桌合作: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创作一个扇形。然后展示成果。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好,对扇形的特点已经掌握,那下面请同学们画一个圆

10、剪下来用折一折的方法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扇形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人合作的能力。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四、拓展与应用1、那现在你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验证一下你课前搜集的资料是扇形吗?(学生验证)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任务:搜集你认为是扇形的图形。根据你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扇形?学生自主验证,先是同桌交流,反馈。全班展示是扇形的图形,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争做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漂亮的事物来呢?(请同学们利用扇形特征自己设计图案或事物)。师:人们正是运用了扇形的特征,进行加工和装饰,才创造出许多

11、漂亮的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今天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也作一次小小设计师,你有没有信心能设计出更漂亮的事物来呢?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在课堂上完成,没有时间就留着开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扇形的特征:1、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的位置。2、扇形是有两条半径和圆上得一段曲线围成。【教学反思】扇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圆的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本节课尊重教材的设计,把握好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了由物到形再到概念的一个认识图形的过程,符合认知的规律,用“联系”的观点来教学,抓住扇形与圆形的联系,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堂上,我首先以问题情景引入,出示

12、圆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与圆有哪些联系,引出课题。第一部以学生观察,老师讲解为主学习扇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扇形的定义。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了解了扇形的特点和作用。第三部分小组探究扇形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扇形中弧圆心角之间特殊的对应关系?第四部分是巩固练习,通过练习,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是拓展延伸,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既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能使课堂容量较大提高,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进而使课堂教学迈出新的一步。总之,教学流程在设计上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本节课多次实践中力求实现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实现预期目标不足之处:小组探究环节。对学生放手还是不够,由于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大,在总结规律时没让学生充分的说到位,自己就忙着总结了。根据练习情况,学生对于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大小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还要给学生稍作解释,课堂上还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