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23208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知识梳理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大自然的总调度室1.森林资源的环境功能(1)森林资源: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2)森林对环境的巨大作用,可概括为: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吸烟除尘、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2.森林的分布现状(1)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现存的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2)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3)世界主要的森林类型: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

2、林、混交林、温带和亚热带阔叶林。其中面积最大的森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效益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的分布(1)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最大的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绿色腰带”是指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系统中以热带雨林的功能最强大、生产力最高,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二氧化碳,向大气释放氧气,所以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深刻地影响着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还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雨林

3、因在生物进化史中成为地球上繁衍生物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而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但是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越性(1)雨林地区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2)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2.雨林的脆弱性(1)由于雨林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因而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

4、键的部位,也是最容易被人类破坏的部分。(2)焚烧和砍伐是破坏雨林的主要方式,结果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2)人类的开发是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2.亚马孙雨林得以保存的原因(1)历史原因:开发较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2)自然原因:丛林的阻隔;湿热的环境。(3)社会经济原因:印第安人以迁移农业为主;人口很少。3.开发原因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增长;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内陆高原建都巴西利亚。4.

5、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为了落实政府的大规模开发雨林的计划,修建了长达5 500多千米的亚马孙横贯公路,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一直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对雨林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破坏。5.移民亚马孙平原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大量巴西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也是巴西政府拓疆计划的一部分。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全球的雨林因砍伐、焚烧等原因急速减少,亚马孙的雨林也不容乐观,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应该采

6、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从尽快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是最方便的收入来源。在当前形势下,权衡利弊,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到第一位。2.当地政府和人民意识到,现在的焚烧、砍伐开发是一种低经济效益、高环境代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为实行可持续发展,亚马孙地区各国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雨林的计划和措施,例如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等等。知识导学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森林特别是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和雨林的前

7、途开发还是保护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学习时要注重方法的运用。1.图示法: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这部分知识需要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知识,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简图来表示: 其中的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各级动物,分解者是各种微生物。绿色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无机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质,储存在生物体内,被动物以食物的形式转移到动物体内,植物的枯枝落叶、遗体以及动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质,归还环境,被下一轮的植物吸收,形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时,就可以结合上图来理解教材中的图解。2.网络归纳法:对本节课的知识可以使用下面的结构图来帮助归纳理

8、解: 3.歌诀法:森林的环境效益可以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沙尘”。对应的意思分别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繁衍物种及利于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疑难突破1.不同历史时期森林减少的原因剖析:历史上(约8 000年前)全球森林覆盖率约占陆地面积的47.4,由于战争、开荒、森林火灾等原因,目前森林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不同时期,减少的原因不同。时期主要原因变化趋势地质时期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森林面积有所变化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机会农业社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工业社会大规模商业

9、性机械采伐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2.如何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剖析: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动。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同时放出大量的氧气,雨林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大气的碳氧平衡,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热带雨林还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森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大气中,形成云雨,对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雨林又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而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0、。3.如何理解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剖析:森林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可为人类提供木料、燃料、食品等多种原材料。另外,森林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巨大效益。裸地上降水,使土粒破碎分离,随径流而流失,或淤塞土隙,使土层减薄,土壤退化,地面板结,土壤的透水透气能力降低。引起水土流失,污染沉积物泛滥横流,破坏环境。在林区,雨水落在林冠上,雨滴粉碎,动能削减。部分被截留、汽化、蒸发;部分沿树干流下,渗入土中;部分穿过林冠或从枝叶落到林地。林下的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对雨水落地有缓冲作用,使雨滴的残余动能进一步消减,延长渗透时间,使之慢慢渗流入土中。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疏

11、松多孔,增加了地表的蓄水能力。据研究,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故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剖析:(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在全年高温多雨、丰沛的水分条件下,使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同时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枯枝落叶容易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土地贫瘠,营养物存在于植物体内,养分循环的周期短。而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则是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条件下,生物循环缓慢,枯枝落叶分解慢,土壤中腐殖质大量积累,有机质含量增加,

12、土壤肥力强,养分循环夏季快,冬季慢,生态系统稳定。(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形成(以亚马孙地区为例)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形成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由于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热带雨林成为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的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又是最容易被人类破坏的部分,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则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崩溃。5.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对雨林产生了怎么样的破坏?剖析:随着横贯亚马孙公路的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从教材图2.27看,对雨林严重的破坏不是公路本身,而是公路修建带动起来的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1975年公路的修建导致雨林的砍伐呈线状延伸,而到1999年则出现了以公路为中心面上的蔓延,无论破坏的强度还是破坏的面积都大大扩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