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22930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叶女贞如何防护.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叶女贞如何防护一.78月高温多雨,是金叶女贞叶斑病的暴发季节。其症状表现为:叶片先期出现发红现象,着生褐色斑点后,整叶脱落,特别是幼苗叶片脱落后,当年生枝条干枯,整林死亡。 防治方法: 清墒理沟,渠墒高床,理通外沟,雨后及时排水、降渍; 适当修剪,结合树形修除过长徒长枝,嫩枝,增强内膛通风透光; 增施钾肥,近期普施一次硫酸钾,充实枝叶组织,同时控制施用氮肥; 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进行防治。 二.金叶女贞生长期落叶的原因和对策1999年,金叶女贞开始在河北衡水地区陆续试种,随后面积迅速增大。但从2002年起,当地金叶女贞在生长季节有少量开始落叶,呈片状斑秃,并且不断蔓延。到了200

2、3年6月中旬,大面积金叶女贞叶片陆续出现斑点,老叶次于幼叶出现斑点,进而发展为干枯,叶子脱落,枝条随之自上而下逐渐干枯,有少部分死亡。斑秃死亡部分大都在种植地的中间处,四周长势较好。笔者经多方探访,发现引起落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由病害引起经专家研究,该斑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Afternaria)病原真菌引起的。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斑上可见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气温的上升,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最后叶片焦枯脱落。链格孢属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枝叶接触传播,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寄主,潜育期10至20天,病菌生

3、长适温26,孢子萌发适温18至27。在温度合适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孢子几小时即可萌发。去年衡水地区6月提前进入雨季,一直到9月。由于植株栽植密,通风透光差,株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湿、温度适宜的环境,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非常有利,使病害大发生。 介壳虫危害介壳虫虫体较小,约2毫米,没有固定前在枝上爬行较快。枝叶过密、通风透光条件较差处,病虫危害严重。常常引起落叶,严重的也会使植株枯萎死亡。 为防治金叶女贞生长期落叶,笔者采取了如下防治措施,效果较好。 1选好地形,把握种植关。种植地保持较高的地势,千万不能积水。种植时要合理密植,而且随着植株的生长要合理疏枝,增强植株内部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4、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氮、磷肥配合使用,使苗木生长旺盛,增强其抗逆能力。避免偏施速效氮,引起苗木徒长。3清理种植地,堵住病菌源头。每次修剪后要将剪下的叶片、枝条及时清理出种植地,随时清除杂草,始终保持种植地干净无杂物。减少越冬菌丝体,堵住病菌源头。4适时修剪,及时处理伤口。进入雨季应少做或不做修剪,减少伤口,降低病菌入侵的可能。不管何时修剪,剪后应立即喷施杀菌剂保护。5定期喷药防治。病害防治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7至10天喷一次杀菌剂,每次雨后再补喷一次杀菌剂,直到9月雨季结束。在发病前期,可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力克菌等。为防治介壳虫,可采用吡虫啉

5、在虫体未固定前结合杀菌剂一起使用。后期可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为预防病菌产上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 三.近年来,随着金叶女贞、小叶女贞在城市绿化中大量应用,女贞上的病虫害成为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问题。女贞属绿化植物上发生的蚧壳虫主要是白蜡蚧,据报道河北地区女贞绿篱上曾发生康氏粉蚧,现将白蜡蚧的识别特征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分布与为害白蜡蚧Ericeruspela(Chavannes)属同翅目,蜡蚧科。国内分布广泛。为害长叶女贞、女贞、日本女贞、小叶白蜡、洋白蜡、水蜡、雪松、柑橘、山茶和柚子等。康氏粉蚧(PseudococcuscomstockiKuw

6、ana),又叫桑粉蚧、梨粉蚧、李粉蚧属于粉蚧科。主要危害金桔、刺槐、樟树、佛手瓜、苹果、梨、桃、李、杏、山楂、葡萄君子兰、麒麟掌、竹节万年青、常春藤、茉莉、糖槭等。危害症状:两种害虫均以成虫、若虫在寄主枝条上刺吸为害,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甚至枝条枯死。形态特征白蜡蚧的识别特征:雌成虫受精前背部隆起,蚌壳状,受精后扩大成半球状,长约10毫米左右,高7毫米左右。黄褐色、浅红至红褐色,散生浅黑色斑点,腹部黄绿色。雄成虫体长为2毫米左右,黄褐色,翅透明,有虹彩光泽,尾部有2根白色蜡丝。卵:雌卵红褐色,雄卵浅黄色。若虫黄褐色,卵圆形。康氏粉蚧的识别特征:成虫。雌成虫椭圆形,较扁平,体长35mm,粉红

7、色,体被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刺,腹部末端1对几乎与体长相等。触角多为8节。腹裂1个,较大,椭圆形。肛环具6根肛环刺。臀瓣发达,其顶端生有1根臀瓣刺和几根长毛。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刺孔群17对,体毛数量很多,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沿背中线及其附近的体毛稍长。雄成虫体紫褐色,体长约1mm,翅展约2mm,翅1对,透明。卵椭圆形,浅橙黄色,卵囊白色絮状。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色。蛹淡紫色,长1.2mm。生活习性蜡蚧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雌成虫虫体孕卵膨大,4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7天左右。上海地区白蜡蚧若虫期与小叶女贞花期相吻合。初孵若虫在母体附近叶片上寄生,2龄

8、后转移至枝条上为害,雄若虫固定后分泌大量白色蜡质物,覆盖虫体和枝条,严重时,整个枝条呈白色棒状。10月上旬雄成虫羽化,交配后死亡。受精雌成虫体逐渐长大,随着气温下降,陆续越冬。报报道,大连地区6月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昆明地区无越冬现象,3月中旬若虫开始孵化。连续高温干旱或连雨绵绵不绝,可造成若虫大量死亡。康氏粉蚧一般1年发生3代,以卵囊在树干及枝条的缝隙等处越冬。各代若虫孵化盛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八月下旬。若虫发育期,雌虫为3550天,雄虫为2537天。雄若虫化蛹于白色长形的茧中。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卵囊多分布于树皮裂缝等处。在花木上,成虫和若虫多聚集在幼芽、嫩枝上危害

9、。防治措施:女贞绿篱栽植后第一年很少发生病虫害,第二年绿篱成形后,由于通风透光状况差,很容易发生蚧壳虫。1.加强检疫: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引进带虫苗木。不从带虫苗木上取接穗或插条。2.科学管理:冬季结合修剪消灭成虫,避免来年春季若虫大量发生。加强管理,注意通风,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增强树势及抗病能力。生长期尽量不做强修剪,必须修剪时,修剪后需每隔7至10天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护坪丹300倍液或1500倍代森锰锌或1000倍多菌灵,连续喷3至4次。3.及时观察:经常查看虫情,检查是否有白色絮状物产生,及早发现,适时防治。4.保护天敌:注意保护和利用介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瓢虫、草蛉等。5.化学防治:在卵孵化盛期或一龄若虫期进行药物防治效果好,使用狂杀蚧10001500倍液或蚧杀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1500倍液每隔5至7天喷洒一次,连续用药2至3次,就能将其全部铲除。防治成蚧时可以使用狂杀蚧8001000倍液进行均匀喷施。喷药时注意全株喷洒(包括病株、健康株),叶正反面要均匀着药;受害株数较少时,可用浸透机油或酒精的湿棉球反复擦拭危害处,能将若虫彻底杀掉,效果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