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22819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方案80857试卷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 工程概况二、 施工部署及施工前准备工作三、顶管井施工四、顶管施工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五、质量保证措施六、文明施工措施七、安全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一) 工程名称及地点地址:(二) 建设单位:(三)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二)地质水文条件勘探最大控制深26。0m。对揭露的岩土体,据其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本场地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1层为新近填土,素填土; 3层为更新世沉积层,土体强度较高,主要为粉质黏土,硬塑为主,局部可塑;5层为基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各岩、土体特征详见表1。2。 岩、土体分布与特征描述一览表 表1.1层 号地层名称颜 色状 态特 征 描 述

2、层底埋深平均值(m)地层厚度平均值(m)1-2素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以粉质黏土为主,混少量碎石,非均质,低强度,偶夹灰黑色淤泥质土,堆填时间小于20年.4.70-6。505.444。706.505。4413淤泥质填土黑色流塑淤臭味较重,含大量有机质和少量垃圾,局部含碎砖块,分布不均匀。5.90-7。506。450.90-1.801。253粉质黏土灰黄黄褐硬塑局部可塑,含铁锰质结核,见靑灰色高岭土团块,切面有光泽。中压缩性,韧性及干强度高。13。30-14.7013.606。108.807。465-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中密密实强烈风化,呈密实砂土、硬粘土混碎石状,局段碎块状,岩芯采取率较低,遇水

3、软化崩解,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19。3020.6020.015。10-7.206.415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密实块状取出岩芯呈短柱状、柱状为主,局部碎块状,泥质胶结,取心率约95,RQD约90,砂质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揭示最大厚度5.90m.岩体工程地质评价 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表1.2层号岩石名称风化程度野外特征5-1泥质粉砂岩强风化钻孔揭露,基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经强烈风化呈砂土状、碎石状。风化裂隙很发育,手捏易碎,遇水极易软化、崩解,用镐可挖,75麻花钻不可钻进.52泥质粉砂岩中风化钻孔揭露,岩块较完整,组织结构、矿物成分基本未破坏,风

4、化裂隙较发育,锤击声哑,遇水极易软化、崩解,用镐不能挖掘,岩芯钻方可钻进。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表1.3层号岩石名称单轴抗压强度坚硬程度5-1泥质粉砂岩-极软岩5-2泥质粉砂岩frk=1。00Mpa(天然状态下标准值)极软岩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表1.4层号岩石名称完整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结构面结合 程 度主要结构面类型结 构类 型组数裂隙平均间距(m)51泥质粉砂岩极破碎无序结合很差散体状结构5-2泥质粉砂岩较完整2-31.00。4结合一般裂隙、层面中厚层状结构。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表1.5层号岩石名称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4-1泥质粉砂岩极软岩极破碎42泥质粉砂岩极软岩较完整(

5、三)、主要工作量项目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顶管沉井座12顶管800mm米890(四)、注意事项:沿线部分顶管要穿越城市地铁,要注意安全。二、施工部署及施工前准备工作1、总体安排:计划工期为 97 天。2、施工设备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工作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施工;顶管设备选用人挖机顶顶管工艺。机头选用敞开土压掘进机头.三、顶管井施工(一)、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 本工程计有7个工作井,5个接收井.2、工程特点;本工程特点是位于郊区,车流量不大.但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安全方案,确保施工安全。(二)、施工部署:1、施工安排:根据工程特点,采取先制作井后下沉。 先地下后地上,一次制作,一次

6、下沉.2、施工顺序: 沉井采取一次制作一次下沉。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 施工放样 基坑开挖 垫层制作 制作沉井 井底井字架 拆模 凿除垫层 挖土下沉 沉井封底 3、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工作重点是调查场地内所有市政管线,确定合理的沉井位置,并做好围挡及安全警示。对该工程范围内所有分项工程进行测量放样,引测水准点龙门板,并将其进行妥善保护处理。(三)、施工工艺:1、基坑开挖:1)根据地下水及土质情况,第一次开挖至基底坑地标高,在自然水位线上0。5米以上,可不进行专业排水。2)考虑到撤除垫层,支模,脚手架操作的需要,基坑宽比沉井宽2米,四周挖排水沟,集水井,基坑底不得积水,浸泡。3)挖土用1台抓斗挖

7、土机挖土,配合人工修坡和平整场地。挖出的土方除部分在周围修筑0。3米高,8米宽的护道,挡地面雨水,剩余土方汽车短驳至弃土场地。4)基坑进行1:1.5放坡.2、分节高度的确定:根据一般经验,本工程沉井高度小于10米,不需分节,一次下沉 。3、刃角支垫:1)刃角支设模板,有垫架法,半垫架法和无垫架法。本沉井面积较大,重量重,地基强度较低,因此本沉井垫层用黄沙基层上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只作刃角及低部隔梁,混凝土层上刷隔离剂,然后在其上支设刃角及井壁模板浇筑混凝土.2)铺设砂垫层砂垫层应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且分层洒水夯实,每层层厚控制在200至3004、模板支设1)沉井井壁采用规格为钢木组合模板拼装

8、.2)在刃角内侧,圆井壁以及墙壁对穿螺栓处,均采用非标准木模板。3)在刃角架垫上模板应分段安装,以便垫架坼除,刃角上部井壁模板采用4套钢木模板进行循环周转。4)考虑浇筑速度快,对模板产生很大的侧向压力,用2根8槽钢圈以16毫米对拉螺栓固定,穿螺栓部位采用1500(1000)*100*55毫米木模,螺栓纵横间距均为1米,中间设止水片。与螺栓接触的一圈满焊,相应也在靠混凝土一面以小方木等距离支顶,槽钢圈按井壁曲率制作,用螺栓连接。5)外壁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在井架外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内壁模板支设,采取在上节沉井上预埋铁件的办法焊悬脚手架.对于井壁上预留管孔,为防止下沉时质量不等.产生重力偏移而让泥

9、水涌入井内,施工中采取在洞内外预留钢框和螺栓用钢板和木版封住,中间填与孔洞重量相等的砂石级配重量。5、钢筋的绑扎:1)钢筋用15T覆带吊车进行垂直吊装就位人工绑扎。2)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垂直钢筋间距采用开槽的木卡控制,水平筋间距选用一批竖筋按间距焊上短钢筋头控制。6、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C30。P6商品混凝土,垂直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泵车.2)混凝土采用分层平铺法,每层厚度控制在30厘米-50厘米均匀浇灌,一次连接浇灌完毕。灌筑混凝土时沿着井壁四周匀称进行,避免混凝土面高低相差悬殊,压力不均而产生基底不均匀沉降,每层混凝土要求在2小时内浇捣完毕.3)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为加快坼模下沉,在

10、混凝土中添加浞凝剂,减水剂。4)混凝土外表面如有蜂窝,麻面等缺点,应用水泥砂浆仔细修补整平。7、刃角垫架拆除1)沉井拆除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即可拆除,刃角垫架在混凝土达到100%强度始可拆除下沉.2)在破碎混凝土垫层之前,应对封底及底板接缝部位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应在专人指挥下分区,依次,对称,均匀的进行。3)拆除方法是将转胎膜挖去,使垫层架空,利用空压泵气汽锤或人工重磅榔头破碎,刃角下应随即用砂或砂乐回填夯实。在刃角内外侧应用夯筑成小土堤,以承担部分井筒重量,接着破碎另一段,如此逐点进行。破除垫层时要加强观察,注意下沉是否均匀,如发现倾斜,应及时处理。8、排水方法基坑内雨水排水采用明

11、沟集水井排水,由水泵现场抽入排水明沟内,使地下水位降到比基坑面低0。5米.9、挖土下沉1)沉井每层挖土量较大时,挖土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进行,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碗型挖土,自重破土方式。采用覆带挖铲抓斗1台,在井外挖土,从中间开始挖向四周,均衡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下沉。每层挖土厚度为0.41。5米,在刃角处留1。21。5米宽土台,用人工逐层切削,每人负责23米一段,方法是按顺序分层逐渐往刃角方向削薄土层,每次削515厘米.使沉井均匀下沉。2)沉井下沉至上口离基坑底50厘米高,即应该停止下沉,继续接高或采取安全措施。3)在沉井开始下沉时和将沉至时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应该小于30厘米,避免发生倾

12、斜,尤其在开始下沉5米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在设计深度距离设计标高0.5米左右应停止取土,依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4)下沉完毕,挖掘机体与臂铲解体,用起重机吊出井外。10、测量控制与观测沉井位置的控制,在井外地面设置十字控制线,水准基点。下沉时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四侧设水平点。于壁外侧用红铅笔油画出标尺,以测沉降。井内中心线与垂直度的观测系在井筒内壁纵横四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垂直线一个,用经纬仪观测来控制。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偏离50毫米,或者达到允许值的1/4时,即应该进行纠正,采取措施.沉井下沉过程,每班至少观测2

13、次,并应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当沉至离设计标高2米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加强观测。11、下沉倾斜。位移.扭转的预防及纠正:沉井下沉过程中,会出现倾斜,位移,扭转等情况,应该加强观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对倾斜产生的可能原因有:刃角下土质软硬不均;坼刃角垫脚,不对称进行,或未及时回填;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刃角下掏空许多,使沉井不均匀忽然下沉;排水下沉,井内一侧出现流砂现象;刃角局部被大石块埋设或搁住;井内弃土或施工荷重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操作中可针对原因预于预防,及时进行校正。12、封底当沉井沉到设计标高,应该预留沉降量.经23天下沉已稳定,或在8小时内累计下沉量部小于10毫米时,即可

14、进行沉井封底.本沉井采取排水封底法,分两部进行,第一步进行土形整理,使至成为锅底形填以级配块石,同时要抛石回填。自刃角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石子做成滤水暗沟,在中部设12米集水井,插入直径0.5 M周围有孔的钢套管,管外浇至水环,四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都汇集到集水井中,用水泵排出。使地下水位保持底于井底面3050 CM。刃角砼凿毛处应洗刷干净。然后在井底对称均匀浇一层0.2 M的砼垫层。强度达到70后,绑扎底板钢筋,浇筑防水砼底板.浇筑应在整个沉井上分层,由四周向中间进行,每层的厚度控制在3040CM。并振捣密实。砼养护14天期间,在封底的集水井中应不间断的抽水,封底板砼强度达到70%后。进行第二部,对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进行封底。四、顶管施工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一)、机头选型:本次施工中我们选用敞开土压掘进机头。这种机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