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22668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智慧学孟子穿透历史的眼光傅佩荣穿透历史的眼光一、引言我们都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常困难的,像在论语里面,子贡就说过一句话,商纣王其实没那么坏,但是因为他是坏得出了名了,所以大家都把坏事加在他身上。他在里面提到,“君子恶居下流”。你在河流的下方,叫做下流。你在那个地方的话,所有的垃圾、泥沙都堆到后面去了,等于是你位置不好,所以别人就把所有的坏处都加在你身上。说明探讨或是评价历史人物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很容易贵远贱近,或是入主出奴。贵远贱近就是说对远方的人就容易推崇,像孔子、孟子、言必称、尧舜这些,因为尧舜距离很远。我们有时候也是一样,总觉得距离远的就容易欣赏;在身边的话,常常看到,没什么稀奇,这

2、叫做贵远贱近。判断历史人物的时候,有时候因为跟我是乡亲,都是山东人,鲁国,就觉得这个特别好。那到了别的地方,他是老庄的故乡,老庄特别好。这就是贵远贱近,相关的部分,就是跟我的有某种叫做缘分,那我就特别认为他好。另一方面叫做入主出奴,意思是先入为主。我先接受了一种观念,认为谁比较好,我就认为其他人跟他相反的都不好。所以我们判断历史人物确实不容易。而在孟子里面,这一点是他表现最精彩的重点。孟子他并没有特定的成见,但他是一个儒家的学者,他以儒家做标准,所以你可以做任何判断,但是要先把你的标准说出来。你不能说我今天心情好,大家都是好人;上一次我判断的时候心情不好,每一个人都有问题,那这样太主观了。二、

3、舜孟子说舜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其实没什么特别,他住在深山里面,跟深山里面的野人差不多,都是树木、都是石头、都是野猪、都是野鹿,舜有什么特别呢?他的特别在于他听到一句善的话,见到一件善的行为,立刻内心里面向善的力量涌现出来。换句话说,因为别人的善言跟善行使他内心向善的力量涌现出来,“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就好像江河决了口,这个水冲下来,没有人挡得住。这种人性向善的力量表现出来了。我们其实跟舜一样,也常常听到别人说善的话,见到别人做善的事,但是没什么感觉。为什么?太不真诚了,不能够像舜一样敏锐的感受。所以舜作为一个人就真诚到极点,真诚到极点的话,看到别人善的行为,听到别人善的话,马上互相呼应,内

4、心里面的力量表现出来。所以代表舜年轻的时候跟一般人一样,他的特色就是闻一善言,见一善行,之后完全努力行善。他行善还有方法,叫做“与人为善”。他曾经做过什么呢?耕过田,打过鱼,做过陶器,他到任何地方做这些事,像在骊山耕田,这些农夫大家都互相让,以前的人耕田都是半夜把田埂往外推,早上起来你的田少了,我的田多了。现在不是,大家都让一点儿;捕鱼的时候,有的时候你家里住的离海边稍远,那么别人就让你去住,没关系,打鱼打到晚上了,在我家过夜吧;做陶器的话,都用好的材料,不再偷工减料,所以大家都用起来很顺利,很方便。所以他到任何地方,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就是他舜只要待一年,大家都聚在一起,因为跟他在

5、一起,大家相处得很愉快,同样一群人,就看有没有舜这个人当领导。他当领导,马上这些人就变得都把善的方面表现出来。二年成为邑,邑代表一个村落,已经比较大了;三年成都,都代表一个都会,像一个城市一样的。尧年纪越来越大了,他要找一个接班人,就到处打听,就看到舜这个人真是了不起。他就到田里去就跟他商量,说我把天下交给你,我两个女儿嫁给你,我九个儿子都当你部下,文武百官全部听你使唤。你接受吗?这个舜,平凡的一个人,忽然有这样一个机会,他觉得说既然别人需要我,国家需要我,我就出来服务吧。那他有一个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家庭问题。他的家庭非常复杂,因为他的母亲比较早过世,父亲娶了后母生了一个弟弟叫做象就动物园大

6、象的象那个字,象是坏的不得了,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这么坏,恐怕舜也很难想象,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么坏,结果这个弟弟就联合父亲、母亲,三个人要害舜这个人。因为他们发现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舜变成了贵为天子,等于是准接班人。那么就想把这个舜给害死。所以舜每天在这种环境之下,在田里,他照样耕田,耕田耕一耕就哭了,向上天哭泣。所以孟子的学生就问孟子说,舜为什么向上天哭泣,他难道在抱怨吗?对他父母不满意吗?他一方面是抱怨,另一方面是思慕。思慕什么呢?父母亲我非常怀念他们,希望他们对我好。但是他们怎么样都不肯对我好,好像是说我跟弟弟两个人是一分为二,你只能选一个,他是一个是非题,你要选弟弟,就不能选哥哥,这个是

7、“零和游戏”了,所以舜心里很委屈。因为一个人如果非常孝顺,而父母不喜欢他,他如果说我已经尽了孝心了,父母不喜欢我我也没办法,不能怪我了,这还不够孝顺。这是孟子的说法,一个人非常孝顺,父母不喜欢他,他再怎么孝顺,都不能说我没事,不能怪我,反正我已经很孝顺了。他还是要想办法让父母喜欢他,这就是作为人子的困难。【故事】舜的父母亲跟他弟弟合起来要害他。父母叫他去修谷仓的屋顶,上去之后就放火烧谷仓,还好那时候舜已经娶了尧的两个女儿了,他是不告而娶,他如果向父母禀告,说这个天子尧要把两个女儿嫁给我,父母肯定不准的,要嫁可以,嫁给你弟弟。他的弟弟是坏人,谁要嫁给他呢。所以他没有跟父母报告就娶了两个太太,父母

8、当然也不开心,叫他去修谷仓。那这两个太太,娥皇、女英非常贤淑,就知道说有危险,帮他先做了纸鸢一样的,像翅膀一样的,结果谷仓一烧从上面飞下来,飘下来,父母一看,居然没害死,叫他修水井,到水井底下去疏通水井,一下去就把石头从上面盖起来,要把他闷死。他太太给他准备了铲子,从旁边挖地道出来。这一次,象以为说把他害死了,就很得意,说你看粮食跟牛羊给父母亲,哥哥的干戈,就是他的剑这些,弓这些,干戈,还有呢,哥哥的琴都归我,另外还有两个嫂嫂替我整理床铺。你看这多可怕,马上就要发生家庭悲剧了。结果这个弟弟就往哥哥的房间走,结果他不知道舜已经偷跑出来回到房间在里面弹琴,他一看到吓一跳,以为把他害死了,现在居然坐

9、在床边弹琴,就脸色很尴尬,说哥哥,我好想念你啊。这个舜也不忍心,因为他知道父母疼爱这个弟弟,那你要让父母开心,你也要疼爱这个弟弟啊。他再怎么想害你,还是弟弟啊。所以舜说,我有好多老百姓不知道该怎么照顾,你替我去帮帮忙吧。就封他弟弟当一个有鼻国的国君。很多人说太过分了吧,这个弟弟是坏人,你叫他当一个国的国君,那不是去残害百姓嘛。舜当然很聪明了,派了几个能干的官员替他做事,不让他有机会欺负百姓。所有税收,全部官员代收;所有政务,全部官员代批。所以就把他架空,让他弟弟当一个有鼻国国君。定期召见,不定期也召见。没事就派人去把他弟弟找来说天子要见你,他弟弟就在路上跑来跑去,可以跑几十年,就做不了坏事。这

10、是舜的方法。所以有时候家人如果要犯错的话,我们做亲人的只有想办法,让他犯不了错,因为你不能够改变他,也不能够禁止他,他也是一个人。那你设法让他避免,不要犯这个错,这需要智慧。舜这个人他的故事经过孟子的介绍,我们才知道他为什么伟大,他能够尽一个做好哥哥的义务照顾弟弟,最主要的是能尽一个好的儿子的义务,让父母亲开心,所以后来他的父亲也真的开心。作为天子,对父亲那么好,对母亲那么孝顺,然后对弟弟也那么照顾,父母就满意了。能做到这个份上,舜还有什么话说呢?整个天下都被感动了,天下人本来都要求正义,说弟弟不好就要处罚,但是后来发现,他把他弟弟感化了。所以舜这个故事是最适合用来解释儒家的思想。什么意思呢?

11、当一个人行善的时候,因为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一个人行善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相关的人,舜要做一个好儿子,一定会影响到父母亲,舜要做一个好哥哥,会影响他的弟弟。所以你不可能离开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不可能离开弟弟做一个好的哥哥。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都看对方跟你之间如何配合,你不能要求对方,你只能要求你自己,这样一来的话,就把儒家的思想人性向善,如何择善固执都可以说清楚了。所以孟子对于舜的这些描述,最令人感动的是他提到说舜年轻的时候啃着干粮,吃着野菜,好像准备终生就这么样渡过了,就做一个农夫。后来当了天子,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侍候他,然后每天过着很尊贵的生活,就好像他本来就有这样的生活似的,“

12、若固有之”,好像本来就有这样的条件。我念孟子,这四个字真是让我沉吟良久,人生最难的就是做到若固有之,当你年轻的时候做一个学生好好念书,好像人生就一路念下去,永远没有别的发展似的,专心念书。后来当到像舜,国家领导,好像我本来就是国家领导,很自在、很自然,不会说我是侥幸的,我是运气好,我是别人提拔的,都不是。好像我本来就该做,今天轮到我了,我就做。这种坦然的态度真是一种非常精采的观点,说明我们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要了解自己的本份,只要是知道自己的本份好好去做的话,若固有之。舜年轻的时候多么穷困啊,一个农夫,他觉得我准备这一生这样过没有任何遗憾,如果舜没有提拔我,没有发现我,我就一辈子这样子啃干粮、吃

13、野菜,然后躲避父母跟弟弟对我的迫害,一辈子准备玩这种捉迷藏的游戏,他也可以玩下去。他不会说不行,我要脱离这个地方我要另图发展,没有那回事。我在哪里就安在哪里,就定在哪里,这是儒家的思想。你如果在这个地方不能成就你的德行,你说换一个地方会更好吗?不一定的。西方有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有一条河流,河流两边各有城镇,有一个年轻人在这边过的不开心,总觉得大家相处的不好,互相之间缺乏情感,工作也不顺利,他就找渡河的一个老船夫跟他请教,他说老船夫,你在两岸摆渡很多人,你会不会觉得那一个岸,那一边的人比较好?我想移民移到那边去怎么样?这个老船夫就问他说,你先告诉我你这一边人怎么样?他就开始描写了,这边人小气了

14、、吝啬了、骄傲了、相处困难了,列了五、六个缺点,老船夫说据我了解,那边的人跟你这边所描写的都一样。因为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样,而是你自己有没有改变,你千万不要幻想说,唉呀,我生不逢时。你要问自己了,你真的有本事的话,任何时代都可以发挥,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养,这是儒家很好的建议,所以舜这个表率若固有之,不管有任何遭遇任何情况,好像我本来就是如此似的,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幻想,安定在自己现在的位置上。三、颜渊不但只有舜,既然讲整个穿透历史的眼光,还要提到其他人,孟子替很多人辩护,包括伊尹,还有百里奚,当然还有孔子了。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可惜他活的时间太短,连孔子都说不幸短命死矣。但是孟子给颜渊一个

15、平反的机会,什么叫平反的机会呢?就是孟子说,禹,治理洪水;稷,负责种植稻米这些五谷杂粮。然后他说“禹思天下有溺者,尤己溺之也”。大禹想到天下有人被水淹死,就好像自己让他淹死一样,因为我水没有治好。稷呢,想到天下有人挨饿就好像我让他挨饿一样,因为我的稻米,我这些五谷没有栽培好。他说如果是颜渊的话,也跟禹、跟稷一样的。五个字,异地则皆然。他们如果交换处境,做的事情都一样。我们都知道,颜渊没有做过官,没有任何具体的成就可以让你称颂的,除了德行以外。但是孟子居然把他跟大禹、跟后稷并列,就是说这两位古代的圣贤,他们对百姓的功劳非常大。他说颜渊跟他们一样,这个话颜渊地下有知,也会感激的不得了。会觉得说你看

16、孟子这么了解我,知道我这个颜渊体弱多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每一次周游列国都跑在后面,有时候老师遇难我还赶不上,这样的一个颜渊好像一事无成,在孟子口中不一样,他把他提高到跟大禹、跟后稷并列。这就是孟子的眼光,因为你说这些话你没有什么好处,你只是让别人觉得诧异,孟子根据的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做法。他举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他说有一个人,同一个房间里面的人,两个人在打架,这个时候他衣服没穿整齐,帽子没戴正,就要立刻去劝架,因为同寝室的两个人打架,说不定人家放火一烧,哎呀,我的房子也被你们烧掉,因为我们三个人住同一间房子,同一个房间里面的人如果吵架的话,很危险的,殃及池鱼。所以我立刻劝架,帽子没有戴好都应该去劝,但是如果隔了几条街,有一个邻居两个人吵架,那我帽子也没有戴好就跑去劝架就变成多余的了。因为他们两个吵他们的,也说不清楚谁是谁非,你去劝什么架呢?儒家基本上对于劝架这件事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劝架很容易变成乡愿,你们两个吵架,你们别吵了,你没错,他也没错,是我错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