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22574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请听题: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一个人放开声音唱。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唱的速度很快很快。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板书:画杨桃)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

2、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2主伴读全文。(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辨析生字:叮嘱(右下易错)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如、角度、相似。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三、速读比赛(贯口读)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

3、?(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比赛快读(贯口读)。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四、演读课文,引起思考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

4、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2角色交换再演读。教师作我,一学生做老师,其他学生可以选课文提供的台词,更可以自己创作相应的台词。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五、课内作业1选词填空:严肃、严格,教诲、教育。2积少成多:写带有看想意思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语态想象(填空读)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从后面老师的话语可以看出,老师是不会这样问

5、的,肯定是学生问的,而且是无疑而问,带有嘲笑的味道。)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问。)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个学生取笑说。)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6、。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二、主旨领会(背诵读)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3朗读、背诵这段话。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

7、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三、多元拓展,深化意义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词语意思;课文写法;教育意义。)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3学生交流的教育意义可能还有:不要自以为是;凡事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小事中也有做人的道理。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第二课时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