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21906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 物质溶解的量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7.1物质溶解的量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长安第一民办中学 杨星教材版本:科学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化学 下册课题:第七单元 第2节 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 设计思想现代教学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驱动来进行教学,把问题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来生成问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基于以上教学理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

2、设计实验方案、组织问题解决、指导练习应用、引导知识整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的实验,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建构知识。二、 教学分析 本课为第七单元课题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和学习,体会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无限溶解固体药品,让学生对溶液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定量研究。从而为下一节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学习奠定基础。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3) 了解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理解饱

3、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2) 认识实验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意义。三、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2)、难点: 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四、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分析与确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深化学习内容,丰富、提炼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实验法、分析推理法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教师一系列教学设

4、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实验验证,更好地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2、学习方法分析与确定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在探究活动中使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推理法和比较归纳法等进行学习。五、 教学准备1、多媒体准备:教学课件PPT2、实验准备:药品:硝酸钾固体、硫酸铜晶体、蒸馏水仪器用品:托盘天平、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烧杯、玻璃棒等六、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化

5、学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释呢?漫画欣赏小熊喝糖水的故事故;教师:是呀,为什么呀?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变得更甜呢?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民解决这个问题吗?生:想。师:好,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出示课题,并板书)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问题1: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学生实验】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按如下要求加入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加入2 g硝酸钾,搅拌 现象:硝酸钾全部溶解 操作:加入3 g硝酸钾,搅拌 现象:硝酸钾全部溶解 操作:加入5 g硝酸钾,搅拌现象:硝酸钾部分未溶解师: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大

6、家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一定量的水中固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问题2:若使【实验1】中未溶解的硝酸钾继续溶解,你有什么办法?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加水,也可以加热师:很好,接下来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1、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与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2、加热过程中,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口不可朝向他人;小心烫伤。察现象;加热完毕后,冷却,观察现象。根据你的想法下面下面进行实验验证。【实验2】:实验过程:向【实验1】的烧杯中继续加入20mL水搅拌,观察现象。现象:未溶解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了结论:溶剂的量影响硝酸钾溶解的量【实验3】:实

7、验过程: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有未溶的硝酸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未溶解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了结论:温度影响硝酸钾溶解的量师:大家可以把加热后的没有未溶固体的硝酸钾溶液放入冷水中冷却,之后观察现象生:好神奇,试管中又有未溶固体出现。问题3:室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是否也不能再溶解其他固体物质了呢?【实验3】:实验过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硫酸铜晶体,观察现象。生:溶液变蓝色,证明硫酸铜溶解了。师: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师:通过上述的实验探究大家认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受到那些因素影响?生:温度,溶剂量,溶质的种类。师: 讨论溶液是否饱

8、和时,需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及溶质种类总结并板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问题4:结合实验【2】、【3】,你能否总结出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溶质为固体)之间的转化方法?生: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加溶质或者降温也可以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升温或增加溶剂;老师总结并板书加溶剂 升温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 降温 蒸发溶剂 师: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他们在水中溶解的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9、,但是对于熟石灰(氢氧化钙)它在水中溶解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大家想想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如何改变温度来实现?生:师:总结并板书加溶剂 降温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 蒸发溶剂 升温【议一议】在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关内容之后小明同学说: “我明白了,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小明同学的理解正确吗?溶液“浓”、“稀”与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师:已知 ,1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的氯化钠,0.0165g的氢氧化钙。大家想一想202g氯化钠加入10g水中形成的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生:不饱和溶液师:0.2g氢氧

10、化钙加入10g水中形成的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生:饱和溶液师:上述两种溶液那个更浓?生:氯化钠溶液浓。师:溶液的浓稀取决于实际溶解溶质量的多少,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看一定量溶剂还能不能在继续溶解溶质。因此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3、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2)某硝酸钾溶液在3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8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原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3、t 时,分别采取下列措施,一定能使不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降低温度升高温度加水加足量溶质恒温蒸发水 A B和 C 和 D和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