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演奏会观后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21559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乐演奏会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乐演奏会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乐演奏会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乐演奏会观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乐演奏会观后感公元 2015 年 11 月 24 日,注定是个难忘夜本人将第一次现场观赏民族 音乐演奏。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做实验而丧失了与灵魂音乐现场互动 的宝贵机会。据了解,这次演奏会音乐家门演奏了诸多名曲,如十面埋伏、 望秦川、云雀等。每当看到节目单,脑海中总会浮现此次演奏会上音符漂 流,余音绕梁的悠长的奇幻场景,不禁感叹大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绚丽多 彩的文化艺术,种类繁多的曲艺曲风。据悉,中国民乐是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统称。 “中国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 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

2、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 品;“中国传统乐器”则种类繁多,有堂鼓,花鼓,铃鼓,太平鼓,书鼓,象脚鼓 云锣,钹,钟,磬埙,箫,排萧,八角鼓,笛子,唢呐,笙,三弦,阮,琵琶, 箜篌,二胡,京胡 ,扬琴,古琴等 。民乐演奏的辉煌背后,确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大众尤其是我们这些思想活 跃、关注民族未来的大学生思考!首先,中国民族器乐在广播、电视、影碟等现代传媒中的生存空间狭小。在 这个流行文化泛滥的社会,中国民族器乐的播出时量远低于流行音乐 ,且品种地 位边缘化。在图书音像出版市场中,国内只有香港雨果公司和台湾风潮公司从事 传统民乐方面的音像出版,内地无一家以此为主的音像公司。至于乐谱的出版发 行,只

3、有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少数在从事, 而且范围狭窄,数量很少,定价昂贵。还有,民乐表演的商业化和西洋化严重。近年来,很多音乐工作者都在用各 种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以期能够重现中国民族音乐昔日的辉煌。“女子十二乐 坊”的出现,就是尝试中的一种,但是也备受争议。应该说,“女子十二乐坊”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为中国民乐注入了某种活力,重新吸引了大家 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女子十二乐 坊”却过于注重表演形式以及纯粹的商业运作。每一次的演出总是“形式大于内 容”,观众在“大饱眼福”之后仅仅记住了那些悬在腰际的胡琴和炫目的表演,

4、 至于听到了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起了。 另外,因为现今西洋音乐在世界范围 内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被逐渐西洋化。像中国的民族乐 器交响乐团,将西洋的管弦乐器的演奏方法揉杂于甚至替代于传统的有民族特色 的管弦乐器的演奏方法,也将西洋音乐的内涵意境融入中国传统民乐。这也就使 得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过分西洋化,从而迷失了自我意义。面对此现状,不禁想起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良宵等不朽旋律, 它们早已融化在民乐人的生命和血液之中,它们是纯粹为艺术而生,为文化而活。 因此,让民乐回归大众,追求艺术真谛显得异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中国的民族音乐如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一样,博大精深而又善于随时吸取

5、外 来元素的精华以不断丰富自身;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音乐又极富个性,那就 是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我们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奇特, 每一件乐器的特有音色会立即唤起人们特殊的情感呼应和心灵共鸣。中国的民乐 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和极其独特的个性,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所 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民间乐种和传统曲目在形式、结构、音响,乃至思 想性、表现力等方面,都已经与现代人的意识和审美情趣拉开了距离。我们在继 承的同时,就有必要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使民乐不再成为古老的代名词。因 此,中国民乐的改革和创新绝对不能丢掉传统,不能丢下传统的本质的演奏方法 和其文化内涵,民乐的形式再怎么变,民族神韵、纯正的民乐文化所蕴藏的那种 独特表现力和鲜明个性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否则民族的元素会沦为“摆设”,甚至 走入低俗的误区。观赏演奏之余,思考些民族乐的发展现状及解决之道,颇有些国家主人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