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21555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 全章复习与单元测试(一)要擅长解答、设计由实验引发的相关问题。1. 同学们习惯在课下甩纸炮玩,那么你知道甩纸炮发出声音的声源吗?(空气的振动) 2. 你用哪些事例或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事例: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面对面说话也听不到,只能靠无线电通迅装置来交谈。实验:真空铃实验,那么就需你掌握实验的仪器材料,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步骤及收集处理数据,最后明确探究结论。问题1:联系生活实际各举一例,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教练员的指令,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实验方法: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乐

2、铃用密封袋封好放入装满水的容器里,仍然能听到铃声。平时人们说话就是靠空气传播的。3. 设计一种测声速的方法 可以利用回声来测声音在空气、水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需要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条件。 4. 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钢锯条在不同长度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它的频率与声音音调的高低。 (2)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质量不同的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显然图中音调最高的是d,其次是a,b瓶的音调低,c瓶的音调最低。 暖水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同上,暖水瓶中水灌得越多,瓶中空

3、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水杯琴”敲击有水的地方,杯子盛水后,相当于改变了杯壁的振动情况,一般说来,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那么音调由高到低的是b,c,d,a (4)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 弦短,弦细,弦紧,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弦长,弦粗,弦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5. 通过什么实验体验乐音的响度大小 (1)利用钢锯条在相同长度振动时,轻拨钢锯条和用力拨钢锯条时声音的大小 (2)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时声音大小的不同 (3)将机械手表靠近耳朵上和远离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二)会应用回声测距。回声测距的依据是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发射出的声

4、波和反射回的声波所通过的路程的一半是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典型例题】例题1: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已知:v=1450m/s t=4s 求:h 解: 答:海洋深度是 2900m .例题2: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内,距离主持人17米的观众,跟坐在电视机前距离北京30千米的观众,谁先听到主持人的声音(v1=340m/s;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v2=3108 m/s) 分析与解答: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由电磁波传过来的。由于声音在

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得多,所以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反而比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先听到音乐的声音。根据,就可得到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听到音乐声音需要0.05秒,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到音乐的声音为:因此,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比坐在演播厅内的观众先听到音乐的声音。例题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相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分析与解答:设铁管长为l根据 即 也就是解得l=255m 例题4:某人站在一个较

6、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分析与解答:要计算山谷的宽度,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山谷宽度和时间的关系,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为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解: =136米此题也可以这样考虑,人听到左、右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总共用了0.8秒,在0.8秒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山谷宽度的两倍。例题5: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

7、直线运动,当它在距山脚720m处鸣笛后,问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多远?(声速为340m/s) 分析与解答:如图,车在A处鸣笛,因为v笛v车,所以声音从AC,回声由CB. 设声音的传播所用时间为t,在这个时间内,车由AB。所用时间也为t. 注意:声音传播时,车仍在行驶, 已知:v车20m/ssAC720m,v声340m/s 求:s解:设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为s ,根据车由AB,所用时间为t等于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有: 答案:车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640m. 例题6:阳春三月,出外观光的游客坐着大客轮观赏长江的自然风光,当游客沉醉在大自然美好景色之中时,突然客轮长鸣,游客抬头一看客轮不远处又是

8、一座悬崖绝壁,客轮要转弯了。一游客看了一下手表,鸣笛时刻正好是上午8:00:57,再看轮船航速计指针位于“36”(单位:千米/时)。当轮船前进30米后,听到自前方反射回来的汽笛声。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回答:(1)听到第一次汽笛回声什么时刻?(2)游客听到第一次回声时客轮距前面崖壁有多远? 分析与解答:轮船在转弯处鸣笛,声音传到悬崖绝壁并返回其过程如图所示: 根据船行驶的时间与声波传播的时间相同,设这个时间是 船行驶的时间是其中36km/h=10m/s 所以听到第一次汽笛回声在的时刻是8点零1分 声波传播的总路程是游客听到第一次回声时客轮距前面崖壁的距离: 例题7: 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

9、壁的距离,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甲乙间距50m,现甲放一枪,乙测出所听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设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分析与解答:方法一:两次枪声的时间差4s即理解为声音经由乙处发射再反射回到达乙处的时间,设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为s 方法二:设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为s甲开枪后,乙第一次听到枪声所用时间 甲开枪后,乙第二次听到枪声所用时间 例题8:如图示:A处进行地面爆破,一人点燃导火线立即乘车以20m/s的平均速度沿水平方向跑开,经90s恰到B点时,车上“声光接受器”接收到爆炸光信号后立即停止。相隔10s,又收到云层反射的爆炸声信号,试求云层高度

10、。(v声=340米/秒)分析与解答:人点燃导火线到B点时通过的路程为此时弹药开始爆炸,相隔10s后收到云层反射的爆炸声信号,则声音传播的距离为:【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一. 填空题:(35分) 1.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振动_,锣声消失。2. 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唱歌,他凭放在喉头上的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_发声的。3. 如图甲所示,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 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 。但电铃仍然在 。如图乙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利用声音的_ 甲 乙4.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

11、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选填“大”或“小”)5. 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6.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差在 秒以上。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3秒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水平距离是 。(3分)7. 乐音具有 , 和 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 ,人们能把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 不同。8.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_。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

12、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_不同。9. _ _、_ _、_ _、_ _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10.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北京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掩耳盗铃”,这是在 减弱噪声。11. 蝙蝠在夜间活动,扑捉蛾子,蚊子等昆虫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是因为蝙蝠飞行时能发出 ,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水声仪器 。12. 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一个玩具小人,用手缓慢拉动小车,车上的小人随车一起向前运动,车上的玩具小人相对于车是_的,小人相对于桌面是_的。(填“静止”或“运动”) 13. 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

13、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110km/h。如图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s时车速为_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4分)二. 选择题:(3分13=39分)14. 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 A. 手指B. 琴弦C. 空气D. 弦柱15.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 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 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 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6. 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 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17. 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 一般正常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赫兹到1100赫兹C.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