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20976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目的要求1掌握本类药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特点及其与PG合成的关系。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3掌握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以及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4熟悉保泰松、甲芬那酸、双氯芬酸、及吡罗昔康的作用及应用特点。5了解抗痛风药的作用环节。教学内容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司匹林是此类药

2、物的代表。NSAIDs共同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COX-1为结构型,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过程。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则成为其不良反应的原因。NSAIDs主要具有三方面的药理作用。1解热作用: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因而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

3、温几无影响。2镇痛作用: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钝痛,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时PG合成,而缓解炎症反应,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NSAIDs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药理作用及应用(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

4、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2)能使PG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TXA2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PGI2)合成。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50mg75mg;防止脑血栓形成可日服3050mg。药动学特点 (1)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当用量1g时,其代谢方式变为零级动力学,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如剂量再增大,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因而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

5、性关节炎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以确定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2)乙酰水杨酸为弱酸性药物,当应用过量时,可采用碱化尿液的方式加速其排泄,降低其血药浓度。主要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2)凝血障碍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可用维生素K预防。(3)过敏反应 除常见的过敏反应外,某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对乙酰氨基酚(ac

6、etaminophen,扑热息痛):是非那西汀的体内代谢产物。其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强度类似乙酰水杨酸,但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及慢性钝痛。 保泰松: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保泰松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用于急性痛风。其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已少用。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是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有显著的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由于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其它药物疗效不显著的病例。主要治疗各类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对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常能见效。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眩晕、精神失常、血

7、细胞减少及过敏反应,也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甲芬那酸(甲灭酸)、双氯芬酸(双氯灭酸): 都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氯芬酸抗炎作用较强而不良反应较小。 布洛芬(ibuprofen):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与乙酰水杨酸近似,主要特点是胃肠道反应轻,病人易耐受。常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为强效、长效解热镇痛抗炎药。每日服药一次。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致消化道溃疡、出血。美洛昔康(meloxicam)、尼美舒利(nimesulide): 选择性抑制COX-2,抗炎作用强而副作用较小,用于治疗各类关节炎及组织炎症。长期应用,胃粘膜损伤及胃肠出血发生率低。 附 抗痛风药 别嘌醇能抑制尿酸生成,丙磺舒与苯溴马隆则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秋水仙碱不直接影响尿酸,而是抑制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