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20876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看下.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1、磨损:机件表面相接处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2、粘着:摩擦副实际表面上总存在局部凸起,当摩擦副双方接触时,即使施加较小载荷,在真实接触面上的局部应力就足以引起塑性变形。倘若接触面上洁净而未受到腐蚀,则局部塑性变形会使两个接触面的原子彼此十分接近而产生强烈粘着。(实际上就是原子间的键合作用)3、磨屑:松散的尺寸与形状均不相同的碎屑?4、跑合:摩擦表面逐渐被磨平,实际接触面积增大,磨损速率迅速减小。5、咬死:当接触压应力超过材料硬度H的1/3时,粘着磨损量急剧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咬死现象。6、犁皱:指表面材料沿硬粒

2、子运动方向被横推而形成沟槽。7、耐磨性:材料在一定摩擦条件下抵抗磨损的能力8、冲蚀:流体或固体以松散的小颗粒按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对材料表面进行冲击。9、接触疲劳:机件两接触面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产生小片或小块状金属剥落而是材料流失的现象。10、是比较三类磨粒磨损的异同,并讨论加工硬化对它们的影响?凿削式磨粒磨损:从表面上凿削下大颗粒金属,摩擦面有较深沟槽。韧性材料连续屑,脆性材料断屑。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磨粒与摩擦面接触处的最大压应力超过磨粒的破坏强度,磨粒不断被碾碎,使材料被拉伤,韧性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或疲劳,脆性金属则形成碎裂

3、式剥落。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作用于磨粒上的应力不超过其破坏强度,摩擦表面仅产生轻微擦伤。11、试述粘着磨损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条件:在滑动摩擦条件下,当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时发生的。 机理:摩擦副实际表面上总存在局部凸起,当摩擦副双方接触时,即使施加较小载荷,在真实接触面上的局部应力就足以引起塑性变形。倘若接触面上洁净而未受到腐蚀,则局部塑性变形会使两个接触面的原子彼此十分接近而产生强烈粘着。(实际上就是原子间的键合作用)随后在继续滑动时,粘着点被剪断并转移到一方金属表面,然后脱落下来便形成磨屑,一个粘着点剪断了,又在新的地方产生粘着,随后也被剪断、转移,如此粘着剪断转移再粘着

4、循环不已,就构成了粘着磨损过程。 防止措施:(1)注意摩擦副配对材料的选择(2)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改变材料表面状态(3)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应力12、列表说明金属接触疲劳三种破坏形式的机理和特征?1)麻点剥落:在滚动接触过程中,由于表面最大综合切应力反复作用,在表层局部区域造成损伤累积,最终形成表面裂纹,裂纹形成后,润滑油挤入,在连续滚动接触过程中,润滑油反复压入裂纹并被封闭,封闭在裂纹内的油已较高的压力作用于裂纹内壁,使裂纹沿与滚动方向成小于45度倾角向前扩展,其方向与zy方向一致,裂纹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因其尖端有应力集中,故在此处形成二次裂纹,与初始裂纹垂直,二次裂纹向表面扩展,剥落

5、后形成凹坑。2)浅层剥落:浅层剥落裂纹的位置0.5b处, 与Z轴的两侧作用的切应力0位置相当,该处切应力最大,塑性变形剧烈,在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反复进行,局部材料弱化,形成裂纹。裂纹常出现在非金属夹杂物附近,故裂纹开始沿非金属夹杂物平行于表面扩展,而后又产生与表面成一倾角的二次裂纹,二次裂纹扩展到表面,则该处金属受弯曲发生弯断,形成浅层剥落。3)深层剥落:表面硬化的机件,硬化层与基体的过渡区是弱区,此处切应力可能高于材料强度而在该处产生裂纹,裂纹形成后先平行于表面扩展,即沿过渡区扩展,而后再垂直于表面扩展,最终形成较深的剥落坑。特征:麻点剥落:剥落深度在0.10.2mm以下,呈针状或

6、痘状凹坑,截面呈不对称V型浅层剥落:深度0.20.4mm,剥块底部大致和表面平行,裂纹走向与表面成锐角和垂直。深层剥落:深度和表面强化层深度相当,裂纹走向与表面垂直。13、磨损的类型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14、粘着磨损:重要特征:摩擦副一方金属表面常粘附一层很薄的转移膜,并伴有化学成分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材料特性、法向力、滑动速度以及温度。改善措施:1)合理选择摩擦副配对材料2)改变材料表面状态3)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应力15、磨粒磨损主要特征是摩擦面上有明显犁皱形成的沟槽。16、冲蚀磨损:塑性材料:冲蚀坑。脆性材料:裂纹17、腐蚀磨损:在摩擦

7、过程中,由于介质作用形成腐蚀产物,这种腐蚀产物的形成与脱落引起腐蚀磨损。18、氧化磨损的产物为红褐色的Fe2O3或灰黑色的Fe3O4。(典型的腐蚀磨损)19、微动磨损:在机器的嵌合部位和紧配合处,接触表面在外部变动载荷和振动的影响下,产生微小滑动。因微小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称为微动磨损或微动腐蚀。其特征是磨擦副接触区有大量红色Fe2O3磨损粉末。表面能看到麻点式蚀坑。 第八章1、等强温度:晶粒与晶界两者强度相等的温度。2、约比温度:试验温度T与金属熔点Tm的比值,T/Tm。3、蠕变:金属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4、应力松弛:在规定温度和初始应力条件下,金属材料中的应力

8、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5、稳态蠕变:蠕变速率几乎保持不变的蠕变。6、扩散蠕变:在高温条件下,晶体内空位将从受拉晶界向受压晶界迁移,原子则朝相反方向流动,致使晶体逐渐产生伸长的蠕变。7、松弛稳定性:金属材料抵抗应力松弛的性能。8、持久强度极限:在规定温度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表示该合金在700、1000h的持久强度极限为30MPa9、蠕变极限: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时间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抗力指标。 表示温度为600的条件下,稳态蠕变为110-5%/h的蠕变极限为60MPa 表示在500温度下,100000h后总伸长率为1%的蠕变极限为100MPa10、剩余应力:在应力松弛

9、实验中,任一时间试样上所保持的应力, r。11、蠕变断口宏观特征:变形区域有很多裂纹,覆盖有氧化膜。微观特征:冰糖状花样12、试说明高温下金属蠕变变形的机理与常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有何不同?13、试说明金属蠕变断裂的裂纹形成机理与常温下金属断裂的裂纹形成机理有何不同? 材料力学行为 樊新民 2008年7月A1、材料的强度是 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韧性指 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韧性材料从静载强度角度选材的设计性指标有 金属材料拉伸时形成缩颈,则、满足 =K1c时会发生脆性断裂。 循环应力的应力比r=min/max,低周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强度? K1scc称为

10、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应力腐蚀门槛值)。5、在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变形和断裂过程,产生气蚀的介质和第二相分别是氢、碳化物? 高温力学性能除考虑应力-应变为还需考虑蠕变极限、持久强度极限。 蠕变曲线通常分为减速蠕变、恒速蠕变、加速蠕变三个阶段。 蠕变变形主要通过位错滑移、原子扩散机理进行的。6、什么叫微孔聚集型断裂?什么叫解理断裂?微观断口各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微孔聚集型断裂:由微孔形核长大聚合而导致材料断裂,是韧断典型。韧窝 解理断裂: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穿晶断裂。解理台阶,河流花样,舌状花样。 形成机理:1、韧窝? 2、在解理刻面内部只从一个解理面发生破坏世界上是很少的。在多数情况下,裂纹要跨越若干相互平行的而且位于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从而在同一刻面内部出现了解理台阶和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