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华长如制浆-无污水制浆新兴工艺.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20792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华长如制浆-无污水制浆新兴工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嘉华长如制浆-无污水制浆新兴工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嘉华长如制浆-无污水制浆新兴工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嘉华长如制浆-无污水制浆新兴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华长如制浆-无污水制浆新兴工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华长如制浆-无污水制浆新兴工艺造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的重要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方便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推进技术创新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造纸业还关联到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等产业。造纸业废水排放总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位居各行业第二位,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居第一。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造纸行业的经济贡献率却仅为2.2%。在“环境门”前,作为造纸术的发源地,中国纸业竟面临被淘汰出局之险。目前,中国造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原材料问题。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2、/2,更只是日本的1/4。但是造纸业又是主要依靠木材为原材料的产业,我国的森林资源又非常缺乏,满足不了造纸业的需要;二是造纸工业的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造纸工业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造成产品结构失调,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排污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造纸企业的数量虽多,但是规模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且技术水平普遍落后,难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纸的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三是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制浆部分,投入的原料和化学药品,大约一半以上成为污染物排放到空气和水中,对大气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纵观古人的制浆模式和当今的间歇蒸煮制浆模式;连蒸连煮的制浆模式;APMP制浆模式等制浆模式,都有一些好的制

3、浆工艺,这些制浆工艺,是研究清洁制浆工艺的前提。从古人的制浆原理,到如今的一些制浆机理,都是为了得到植物纤维,消除非纤维物质与色素,达到制浆造纸的目的。传统的制浆工艺与理论来源于古人的制浆原理。研发清洁制浆工艺路线,要借鉴传统的制浆理论,因为制浆理论的主题是一致的。彻底消除污染这一行业顽疾,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是制浆造纸的发源地,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制浆和造纸,不过没有历史记载,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当时的纸质粗糙。直到东汉时期的蔡伦,对前人的制浆造纸工艺进行了改革与完善,让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这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后来,古人的制浆工艺被世界各国广泛应

4、用。外国人把古人的“渍以石灰”,“蒸令极热,然后浣之”。演变成了高碱、高温蒸煮。然后用大量的水洗涤。这种制浆工艺经过多少代人的共同辛勤付出,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历经近三百年年。传统的制浆工艺,只不过把我们古人的手工作坊,演变成工业化连续生产,得到更好的纸张。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对环境的不友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逐步认识到制浆造纸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制浆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新的清洁制浆理念便会应运而生。蔡伦对古代造纸术的改革符和了人们对纸张质量的要求。传统的蒸煮制浆技术也正是迎合了当时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5、而当今清洁制浆技术的产生同样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必然需求,污染的蒸煮制浆技术已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将被更加新型的合理的清洁制浆工艺所取代。这几年内,传统的守旧阵营,也在探索实现清洁制浆。因为他们很难跨越传统的制浆鸿沟,难以抛弃固有的高温、高碱蒸煮的理念。还是推行碱回收,实行黑液置换蒸煮,冷喷放来节省能源的传统思维模式。如何深度处理制浆的中段水等来予以优化传统的制浆工艺。但因传统工艺本身的弊端,怎么改,怎么优化,都实现不了无公害的清洁制浆。摆脱不了高能耗、高物耗、低产出等这一实际的产业现状。即使是实现了H2O2漂白,也不是清洁制浆工艺的终极目标。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

6、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

7、,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川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嘉华长如制浆 http:/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

8、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

9、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