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20715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及原因)。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思考课文大概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交流,小结二、学习

2、第1自然段,感受小村庄的美丽1文中的第1自然段出现了几个四字词语,在课文中全出来2.板书四个词语: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边板书边强调:“葱”的中间部分“勿”加一点 “澈”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右边部分是反文旁“攵” “湛”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润:的右部分里面是“王”不是“玉”3.拿起铅笔,把这四个词语写在第一插图的空白处,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视,指导、评价4.读第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交流5.你发现了吗,这一段话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村庄?(美丽)生活在这样的小村庄里该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啊过渡:那么小村庄一直保持着这种美丽吗?后来小村庄怎么

3、样了呢?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小村庄的最后结果1.课文那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结果?(最后一段)指名读读板书:什么都没有了2.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本美丽的小村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了呢?打上“?”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四、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带拼音的词语、多音字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5.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请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小村庄发生的变化二、研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品读重点词句1.为什么原本美丽的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认真读2、3、4自然段,

4、边读边找原因,在相应的句子画出来2.交流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看下来。(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交流(2).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是疑问代词吗?(不是,在这句话中是“任指”的意思,表示没有例外) 例如:张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看下来)。 李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看下来)。 不管哪家想盖房,哪家想造犁,都可以(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看下来)。夏天,人们想做木板床,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看下来)。冬天,人们想生炉子取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看下来)。无论什么时

5、候,不管谁,都可以(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看下来)。两个“谁”字连用,表明了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上山砍树对小村庄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的轻松随便和习以为常啊!因此,森林被破坏,被过度砍伐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没有人管。(3).“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4).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出现”和“裸露”,表明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

6、始发生变化了,这是向着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如果人们没有注意的话,环境的破坏将无法避免。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1).理解“裸露”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光秃秃的一片,土地上什么也没有覆盖着,出示图片)(2).体会“一年年”“一代代”,理解两个“不断”小村庄的人们不只是一年砍、两年砍,而是念念砍;不仅一代人砍,两代人砍,而且代代人都砍;两个“不断”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一直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更是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

7、步一步形成的。(出示图片)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1).这些被砍下的树木都到哪里去了?(2).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们“利用”树木的一种方式用树木作柴烧,但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是多么低效的一种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轻易的一种破坏方式呀!过渡:是呀,靠着锋利的斧头,人们有了_,有了_,有了_,看上去似乎什么都有

8、了。(板书:什么都有了)人们的日子过得怎样?(还都不错)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理解“还”:表达出了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意味大不相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过渡:虽然这时候树木被砍伐,森林被破坏,但是小村庄里的人们日子过得还可以。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1).理解“咆哮”:(边看图片边交流)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它生动地反映了在失去树林的保护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这是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严重后果。(2).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于是

9、,“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随后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美丽、幸福、快乐的小村庄更是无影无踪了。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没喘气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三、小结读了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你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善待、保护大自然,不滥砍乱发,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保护我们人类!四、课外作业收集保护环境的方法,并互相交流“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

10、斧头。”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一个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词语“什么”的运用,突出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惨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这句话含义深刻,发生在小村庄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最后学习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等。文中三处提到了“锋利的斧头”,它是有用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

11、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教材当中通过学习伙伴的泡泡作了相应的提示,试图通过举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一个学习伙伴说“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这里的“大雨没喘气儿”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教材简说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

12、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

13、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二、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教学建议1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

14、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将“裸”读成“”。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利用多种方法加强识字的巩固。比如,可以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3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很清楚: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