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20268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一)一、选择题1(2011厦门)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D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解析】本题属于对概念的考查。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来说是弊多于利,但对于物种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能产生新的基因的只有基因突变,体细胞增殖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2(2011泰安检测)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D基因突

2、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解析】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能传递给后代的;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答案】A3(2011奉贤模拟)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果蝇的白眼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秆皱形叶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BC D【解析】果蝇的白眼、人类的色盲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来源于基因突变;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玉米的高秆皱形叶都来源于基因重组;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则来源

3、于染色体变异。【答案】C4(2011日照)利用X射线人工诱导细胞进行基因突变和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时,X射线和秋水仙素分别作用于细胞周期()A均为前期B均为间期C前者为前期,后者为间期D前者为间期,后者为前期【解析】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DNA复制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染色体加倍,纺锤体形成在细胞分裂前期。【答案】D5(2011宁波)建国60年来,自“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船相继顺利升空和返回,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居世界先进行列。据报道,“神舟飞船”上除了搭载文化物品外,还搭载了生物菌种、植物组织培养幼苗、农作物和花卉的种子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4、是()A植物的幼苗在太空失去了所有应激性B太空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C培育成的新品种都对人类有益D此育种方法不可能产生新的基因【解析】植物的幼苗在太空仍然存在应激性,只是几乎不受重力刺激;太空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太空培育成的新品种有些可能对人类有害。【答案】B6(2011宁夏)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让高秆易倒伏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抗倒伏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得双抗新品种B用激光照射小麦种子获得抗寒新品种C一棵桃树经嫁接长出十几个品种的果实D秋水仙素诱导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解析】让高秆易倒伏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抗倒伏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得双抗新品种,属于

5、杂交培育新品种的过程,用激光照射小麦种子获得抗寒新品种是利用基因突变产生新品种的过程,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桃树经嫁接长出十几个品种的果实是无性繁殖的方式之一,它不能改变每种果实原有的基因;用秋水仙素诱导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也不能产生新基因。【答案】B7(2011南京)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B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诱发突变是

6、指在人工条件下提高突变频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导致mRNA的序列改变,但由于存在多个密码子决定同一氨基酸等多种原因导致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答案】A8(2011开封)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改变导致生物产生的适应性改变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低频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是高频定向的【解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因此产生的适应性突变不是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而是由于环境的选择而保留下来的;细菌的数量多,只能说明突变的机会多,而不能说明突变频率大;人

7、工诱发的突变,需要再经人工的选择,才能得到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而在此过程中,大批不利变异都被淘汰了,所以突变的过程是不定向的。【答案】C9(2011淄博)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则该DNA片段()A含有5种碱基B转录的模板是甲链,其中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C转录的mRNA片段中共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D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会改变【解析】题中某DNA片段共有4种碱基,故A项错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所对应的DNA上的碱基序列为TAC,故模板为乙链,故B项

8、错误;碱基替换后,氨基酸序列可能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1日照)由于基因突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根据已知条件,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和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备选项ABCD基因模板链上突突后的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甲硫氨酸甲硫氨酸 【解析】基因突变发生时,一般都是一个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改变,根据题意,只有赖氨酸AAG和甲硫氨酸AUG能

9、符合此规律。即在模板链上,赖氨酸对应的TTC中的T突变为A,成为TAC,指导生成甲硫氨酸(密码子AUG)。【答案】D11(2011崇文模拟)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解析】在孵化早期,向有尾鸡群体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

10、性状,无尾性状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胰岛素诱导基因突变(aA),二是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要探究小鸡无尾性状产生的原因,可以让乙群体与甲群体(aa)杂交,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观察孵化出的小鸡的性状,如果全为有尾鸡,则为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即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果还有无尾性状产生,则为基因突变。【答案】D二、非选择题12(2011安徽知名学校联考一)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得到色氨酸合成酶第223位的氨基酸更换的几种突变型(如下图),已知野生型大肠杆菌此位的氨基酸是甘氨酸,表格中是这几种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甘氨酸GGU、GGC、GGA、GGG天冬氨酸GAU、G

11、AC丙氨酸GGU、CCC、GCA、CCG半胱氨酸UGU、UGC(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紫外线诱导大肠杆菌发生_,该变异最可能是DNA分子上发生了_,如果以上变化都只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引起的,请你利用密码子表推导出野生型大肠杆菌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2)从图解中你能看出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列举两例)_;_。(3)诱变育种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由于具有频率低等特点,所以并不是所有材料均适合采用诱变育种,请从下面材料中选出不适合用诱变育种的材料()A萌发的植物种子B酵母菌菌落C植物的愈伤组织 D哺乳动物的胚胎【解析】(1)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变异类型;由于是更换了223位的

12、氨基酸所以是发生了碱基的替换;由密码子表可知只有当GGU突变成GGC或GGC突变成GGU才符合只有一个核苷酸改变引起突变的条件。(2)由题图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产生相对性状。(3)哺乳动物胚胎太少,由于诱变育种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所以不适合用于诱变育种。【答案】(1)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GGU或GGC(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产生相对性状(列举两例即可)(3)D13(2011济南)2004年2月,玉米育种栽培专家李登海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该品种在较高密度下提

13、高了单株生产量,创造并保持着夏玉米单产1096.29千克的世界纪录,为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1)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突变性状后,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突变类型,该突变应是显性突变(bB)还是隐性突变(Bb)?_。(2)紧凑型、大果穗等原来分别存在于不同玉米品种的性状被完美地结合到了一个新品种中,这一过程使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其原理是_。这一新品种经较长时间的大面积种植,依然保持着各种优良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此品种是精心选育得到的_。(3)紧凑型玉米(叶片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挡光的缺点,在新品种增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紧凑型”有利于增产的原因是_。(4)若玉米“紧凑型(A)”与“平展型(a)”是一对相对性状,“大果穗(B)”与“小果穗(b)”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二代中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其中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应是_。【答案】(1)显性突变(2)杂交育种基因重组纯合体(3)可以增大种植的密度,增加光合作用面积(4)9/161/9 1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