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20157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1. (2011海南省嘉积中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晴晚望 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1)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_ (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_2(2011海口市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野水孤舟 梁栋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

2、他鸥鸟自浮沉。【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 (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3(2011银川市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_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_4(2011宁夏银川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

3、,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累:无罪被迫而死。杜若:一种芳草。(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_ (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_5(2011宁夏银川二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_ (2)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

4、”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请作简要赏析。_6(2011鞍山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_7(2011抚顺一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5、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_8(2011大连二十四中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_33.(扬州市2008届第四次调研)根据伏安法,由10V电源、015V电压表、010mA电流表等器材,连接成测量较大阻值电阻的电路。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会造成测量误差

6、,为了避免此误差,现在原有器材之外再提供一只高精度的电阻箱和单刀双掷开关,某同学设计出了按图甲电路来测量该未知电阻的实验方案。(1)请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所给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图。图乙图甲(2)请完成如下实验步骤:先把开关S拨向Rx,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和电流表有一合适的读数,并记录两表的读数,U=8.12V,I=8mA,用伏安法初步估测电阻Rx的大小。 ,之后把开关S拨向电阻箱R,微调电阻箱的电阻值,使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与步骤1中的读数一致。读得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000。该未知电阻 。(3)利用测得的数据,还可以得到 表的内电阻等于 。答案1.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

7、与题目的关系。这要紧扣题目中的“晚”和“望”字,并结合全诗来进行作答。(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指出这两句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视诗歌所给的注解。答案:(1)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2)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

8、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局面。2. 解析:(1)从内容来看,是一首写景诗,融情于景。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寓意。关于寓意,要结合注解中“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来回答。(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颈联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结合起来,再结合注解,不难看出诗人的无奈与愤激。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

9、意分开写亦可)(2)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是“报国无门”亦可)3. 解析:(1)抓住描写月、桐、人声、鸿等事物时使用的缺、疏、断、孤等词语,就能较容易把握作者营造的氛围。(2)“无人省”“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答案:(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2)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4. 解析:(1)本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可抓住上阕中“湖海”“日落”“君

10、山云气”“草木”“缺月”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景色。(2)本题侧重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答案:(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5.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一般而言

11、,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可以通过意象(景物)或借助关键词(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来品味。在作答本题时,考生可结合“恨”字,写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却”的又是什么。因为苏轼是考生熟知的诗人,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者心境时,考生还是要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作答。(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要求考生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鉴赏,在答题时考生可以按照情景交融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先结合景物特征,再现诗句内容,然后点明景物下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作答。答案:(1)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

12、人生困惑与感伤。(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意思相近即可)6. 解析: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