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201006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4赛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设计者:李增琴教学内容: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

2、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

3、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

4、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

5、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一)学习第二节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

6、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

7、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

8、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3 .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

9、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想一想后来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接着课文来写一写一个庄的故事。板书设计:过去 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盖房子 造工具 肆意砍伐 破坏自然 制家具 后来 消失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中渡小学:李增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

10、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山谷中那环境优美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是一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热爱我们绿色家园的力作。我首先出示了四幅图,分别让孩子们用四字词语来描述(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让孩子们读词语,并告诉孩子们读好课文

11、的基础是先将词语读好。所以,我着重指导了孩子们对词语的朗读。接着,引出课文第一段。让孩子们将词语带入课文中,将句子读好。这样的教学,是我第一次进行尝试。感觉效果还蛮好的。孩子们对于比赛式的朗读比赛,也颇感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一个教学亮点。接着,我会出示小村庄的图片,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是一个-的村庄)。之后,再让出示小村庄现在的摸样,再让孩子们进行对比说话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孩子们进行了说话练习,也给孩子们直观感受了小村庄在经过毁灭后的摸样,这样更利于我的教学,能让孩子们深刻感受、理解居民乱砍伐树木的行为给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样的直观感受,给我之后的教学带来了不少方便。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认识到了乱砍滥伐的危害,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教师恰当时候地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及想法很好地迁移到家乡,迁移到身边的人和事上,我再次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了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意识。学生们学得轻松,且有所获。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做了学习的主人,也进入了做家乡小主人的情境。 2013.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