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分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199492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通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通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通风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体布局自然通风分析(平、剖)总体通风策略表达(夏、冬)风影表达单体自然通风分析剖面表达 平面表达通风结合太阳辐射分析阴影表达简图表达季节(昼夜)通风策略分析夏冬模式表达昼夜模式表达自然通风摘要:建筑设计实现的自然通风,不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室内环境条件,而且具有节约能源、造价低廉。定义: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内外风力或热压造成的风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作用:第一 实现有效的被动式制冷。这意味着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气温,带走潮湿空气,并以气流降低皮肤温度,达到人体热舒适。第二 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风维持室内空气的卫生,有利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建筑通风的设计方法,是以建

2、筑设计配合室外通风条件,提高室内有效风速,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分类:常见的生态式通风方式约略分成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三类(1) 大循环主要指的是在建筑尺度上的通风循环,实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2) 小循环,指的是从房间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替换式通风等形式.如,英国伦敦的 HELICON(3) 微循环,指的是从建筑构件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双层幕墙等形式.如,WEAGHQ大厦一、 大循环原理:一家电讯公司的总部是一座三层的建筑,它采用对称的平面,中心部分设有一个小规模的中庭,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采光井.通风系统包括一个自然通风系统和一个辅助的机械通风系统.自然

3、通风通过中庭的管道效应来实现,建筑顶部设有6个线型阵列的通风塔来强化通风效果,中庭和风塔使得建筑总面积的70%都能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系统包括位于楼板构造中的散风装置.在白天迅速带走室内产生的热量,在夜间则缓慢地释放出来 室内因声学需要而配置的声学反射板被整合到照明设备中在室外空气温度比较适合的情况下可直接向室内输送在其他情况下则经过人工降温或者加热后再送到室内使用 在屋顶靠近风塔的地方配置有热量回收装置,这一装置可以将空气中的热量收集起来后再排到室外,收集起来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即将送入室内的冷空气.二、 小循环小循环的典型方式包括最近国外正流行的一种替换式通风(displacement ven

4、tilation),在这种方式下,比室内气温约低 1 的空气从地板下以很低的速率(一般 0.2m/s)提供 这些空气会被使用者体温 计算机等设备和照明光源加热,然后上升通过天花板和高窗排出,因而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程度。三、 微循环微循环的一种典型的形式是双层外墙系统许多研究表明,双层外墙系统有很好的热学性能 它能提供一种 空气流动的密封 ,即它可以让空气流动进行通风,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热绝缘性能.其工作原理是空气腔里较低的气压把部分废气从房间抽出,并且吸收太阳辐射热后变暖,然后自然地上升,从而带走废气和太阳辐射热.一般来说,双层幕墙和传统的窗户相比大体能够减少20%-25%的能耗 在

5、空气腔中增加日光控制装置(如百叶 光反射板 热反射板等)可以同时满足建筑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的要求 它的实质在于:形成一个生物气候缓冲层 人们把这种起缓冲作用的生物气候缓冲层称作生态建筑的形式因子双层幕墙系统的长处是多重的 其中之一为微循环状态下的通风 它能将室内空气和玻璃墙内表面之间的温度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此外,它还兼具隔音等优良性能.当风速超过标准时,计算机系统会发出警报,让人们关闭打开的窗户;而当每扇窗户被打开时,计算机系统会立刻知晓并关闭相应房间的通风或空调设施 每个办公室的门边都有一个控制板可以微调灯光以节约电能;也可操纵遮阳板的角度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着室内温度,但允许个人有 3的调节范围以提高舒适程度 通过这些管理措施和双层玻璃幕墙的自然光照明 自然通风和热绝缘性能,使得建筑的能耗大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