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198452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1 糖代谢分类糖代谢分类WHO 1999 (mmol/L)FBG2hPBG正常血糖(NGR)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糖耐量减低(IGT)11.1(200) 时间的血糖)或2 )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7.0(126)或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11.1(200)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l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但HbAlC6.5%也 不能除外糖尿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大多数筛查性计划均把空腹葡萄糖或随机血糖作为第一步检查。然而,流行 病学研究结果提示,若使用目前的诊断标准,有相当数

2、量的人可能仅有空腹血糖 或负荷后血糖异常。若这部分人群不行OGTT检查,则可能会被误认为正常。所 以建议只要是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以降低糖尿病的漏 诊率。需要强调的是HbAlc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同样OGTT检查 也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表4 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急性起病-症状明显缓慢起病-症状不明显临床特点体重下降 多尿 烦渴,多饮肥胖 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 种族性-高发病率族群 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酮症常见通常没有C肽低/缺乏正常/升高抗体ICA阳性GAD抗体阳性ICA512阳性ICA阴性GAD抗体阴性ICA

3、512阴性治疗胰岛素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或胰 岛素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无表5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因素可改变因素年龄IGT或合并IFG (极高危)家族史或遗传倾向代谢综合征或合并IFG (高危人群)种族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妊娠期糖尿病(GDM)史饮食因素与抑郁多囊卵巢综合征(PC0S)致糖尿病药物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致肥胖或糖尿病环境1、高危人群: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0岁;超重、肥胖(BMI224),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如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 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 )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 140/90mmHg ),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4、;血脂异常( HDL-C W 35mg/dL(0.91mmol/L) 及 TG200 mg/dL (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 (ll)BMI30kg/m2的PCOS患者;(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 治疗的患者。如果筛查结果正常, 3年后重复检查。2、HbAlc是长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正常值4-6%),也是指导临床治疗 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治疗之初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六个月检查一次。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 HbA1c 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应以空

5、腹和/或餐后静脉血浆血糖为准。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 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 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 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血糖监测方案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1 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 餐后和晚餐后,每月

6、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 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 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强化血糖监测方案:每周3天每天5到7点血糖监测, 主要在药物调整期间使用。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低强度血糖监测方案:每周三天每天一餐前后或每周 三天早餐前睡前的血糖监测,以此既掌握血糖控制趋势又能了解进餐对血糖的影 响,如疑有无症状低血糖则应重点监测餐前血糖。脂肪 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饮食总能量的 30%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

7、摄入量不应超过饮食总能量的 10%单不饱和脂肪酸是较好的膳食脂肪来源,在总脂肪摄入中的供能比宜达到10%-20%。可适当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但不宜超过总能量摄入的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300mg庆碳水化合物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 低血糖指数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 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与同等数量的淀粉类似,不超过总能量的10% 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 每日定时进三餐,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蛋白质 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个体,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供能比的10%-15%。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宜限制在0.8g/kg/d,从GFR下降起,即应实

8、施低蛋白饮食,推荐蛋白质入量 0.6g/kg/d, 并同时补充复方 -酮酸制剂 摄入蛋白质不引起血糖升高,但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反应。饮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饮酒时需把饮酒中所含的热量计算入总能量范 围内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日(一份标准量为:啤酒350ml,红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约含酒精15g) 酒精可能促进使用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盐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高血压病人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限制摄入含盐量高的食物,例如味精、酱油、加工食品,调味酱等。 血糖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 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

9、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研究发现即使进行少量的体力活动(如平均每天少至10分钟)也是有益的。因此 如果患者觉得达到所推荐的运动时间太困难,应该鼓励他们尽一切可能进行适当 的体力活动。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 较强体力活动为: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骑车上坡。 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联合 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30。 运动项目要和病人的年龄、病情、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体质相适 应。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

10、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量大或激烈活动时应建议糖尿病病人调整食物及药物,以免发生 低血糖。戒烟表6. 中国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目标值血糖(mmol/L) *空腹3.9-7.2 mmol/l (70- 130 mg/dl)非空腹_10.0 mmol/l( 180 mg/dl)HbA (%)1c7.0血压(mmHg)130/80HDL-C (mmol/l)男性1.0(40mg/dl)女性1.3(50mg/dl)TG (mmol/l)1.7(150mg/dl)LDL-C (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 (100mg/dl)合并冠心病1.8( (70mg/dl)体重指数(BMI, kg/

11、m2)2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 性2.5 (22mg/g)女性3.5 (31mg/g)尿白蛋白排泄率20ug/min(30mg/d)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三150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应是二甲双胍。如果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 该药物应该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胰岛 素促分泌剂或a糖苷酶抑制剂。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则可 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a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不适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 剂者或a糖苷酶抑制剂者可选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IV抑制剂。不适合二甲 双胍者可采用其他口服药物间的联合治疗。 二种口服药物联

12、合治疗控制血糖不 达标者可加用胰岛素治疗(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或采 用三种口服药物间的联合治疗。 GLP-1 受体激动剂也可以被用于三线治疗。 如 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与口服药物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 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 物)。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 列奈类、DPP-VI抑制剂)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a -糖 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DPP-VI抑制 剂通过减少体内GL

13、P-1的分解而增加GLP-1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 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a-糖苷酶抑 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 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 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许多国 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 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 HbA1c 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在UKPDS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 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

14、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 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 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 毒。因此,双胍类药物 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 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 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 HbAlc降低1 %-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 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 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 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 用每天一次的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