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学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19227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学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学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学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学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学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学时明辨危险 远离艾滋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鼓励教师不断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的创新。它要求有效地改变学生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真实或仿真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并运用知识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或者说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出于自己的一种需要,是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其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问题解决式教学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依据,是建

2、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为原则,通过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创设情境,学生会自主代入,将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作问题化处理,使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问题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分析、判断和小游戏中去内化巩固,真正能识别危险行为,区分出安全的日常行为,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科学安全的生活方式。二、教学活动背景分析:1. 地位作用与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知道什么是艾滋病,甚至能完整说出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但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具体哪些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哪些是安全的,让他们

3、举出日常交往中的实例时,对于共用餐具衣物、蚊虫叮咬,甚至握手拥抱和呼吸咳嗽等行为是否安全都有争议。所以把这两个专题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相辅相成、逐级递进,形成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思维跳高一点可以够到的台阶。人教版新教材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到微生物的具体结构,此时要让学生理解主题一里“什么是艾滋病毒”或主题二“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区别等问题,已经没有难度。而从日常行为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积极主动思考。 2. 教学手段与方式2.1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图文并茂,步步紧扣,从而将艾滋病这一抽象名次变得形象、直观,

4、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视频深入浅出,让学生能自行分析导出艾滋病的恐怖之处和传播途径。2.2 问题解决式教学与探究学习通过创设情境、设疑答疑、列举讨论、争论辨析等活动,区分出哪些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而哪些没有,鼓励学生从代入体验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讨论总结出来,真正理解并懂得识别危险行为;在此过程中训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学会应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落实基本知识的同时达到拓展思维空间、内化和升华的目的。三、教学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能明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四、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1. 学生活动(思考、

5、讨论主题)导学案 2. 感染艾滋病风险的行为判断游戏 3. 吉克的故事视频(凉山一位12岁的艾滋儿童) 4.小季的悲剧视频(因喝酒过量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 五、教学活动步骤:1. 列举归纳,温故知新 教师用有“红丝带”标志的世界预防艾滋病日活动照片展示、提问导出“艾滋病”,请学生写出自己对艾滋病的了解,通过希沃投屏到白板上,小组代表上讲台来介绍本组汇总的内容,让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正确既可初步掌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又可让学生对该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求。2. 创设情境,分析讨论教师播放凉山一位12岁的艾滋儿童因为父母而感染艾滋病的悲剧视频,接着提出问题簇。通

6、过借助视频再现生活,把知识内容与实践经验相联系,使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吸引学生投入到思考和分析中去,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经思考、讨论后回答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不幸?吉克十二岁前还在校读书,假如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位同学,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有感染风险?哪些行为不会有? 让学生设身处地仔细分辨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时接触的界限。3. 联系生活,思考警惕播放因喝酒过量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小季自述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径。抛出问题“小季又为什么会感染艾滋病毒?等你上大学之后,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行为可能有感染风险? ”,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在导学案上勾选出来,

7、用希沃投屏到白板上,再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评判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如何判断生活中是否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学生会自主代入,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会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行为,使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问题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分析、判断和争论中去内化巩固,真正能识别危险行为,区分出安全的日常行为,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科学安全的生活方式。4. 游戏判断,巩固拓展教师选出某些典型行为设成判断题的小游戏,由学生上白板来进行竞赛,检验他们是否能真正清楚明辨危险行为和安全行为。5. 强调形势,呼吁行动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学会明辨生活中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险行为,确保学生能够小心谨慎、健康生活,积极规避自己和家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人人有责;行动起来,青少年责无旁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