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试题(A卷).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18740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试试题(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考试试题(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考试试题(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试题(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试试题(A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考试试题(B卷)一、名词解释(30分)1、心理学2、需要3、动机4、情绪5、人格二、填空题(10分)1、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叫。2、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叫。3、能感觉出最少刺激量的能力叫_ 。4、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5、_是在认识的基础上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6、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_ 7、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_ 。 8、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判断题(对的写“”,错的写“”,10分) 1、感受性是动物最简单的心理反映形式。 ( )2、一个学生初学诗词时,本来不感兴趣,为了取得学分,不得不作出努力,专心学习

2、,他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后来,由于逐渐克服困难,获得了好成绩,产生了直接兴趣,乐于学习又不需要作意志努力也能集中这种学习,他这时的注意就是无意注意。 ( )3、“语言与思维是否可分”的问题,至今尚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 )4、知觉的恒常性等不需专门的教学就可很好地获得。( ) 5、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 感受性降低的作用。( ) 6、创造性思维中有大量发散性思维参与,没有集中思维参与。( ) 7、好记性的人,就是知识经验在其记忆中的保持是一成不变的。( ) 8、灵长类动物虽然能学会一些手势语,但它并不能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思维,所以他们的心理只能说到了

3、思维萌芽的阶段。( )9、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0、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是冯特。( ) 四、选择题(15分)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被称( ) A 、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解决 D、定势2、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3、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A、广阔性 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 4、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

4、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 5、月朗星系是感觉的( )现象。 A、适应现象 B、对比C、后象征D、视觉障碍 6、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它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 A、分类 B、概括C、抽象D、比较 7、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需要。 A、安全 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8.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是()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C.函数关系 D.非确定性关系9、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叫做()A、地点法 B、韵律法C、记笔法 D、特

5、征法10、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A.能力 B.兴趣 C.气质 D.性格11、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A、否认 B、压抑 C、转移 D、退行12.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1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A、中间稍快 B、中间稍慢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14、“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A、整体性 B、选择性C、形象性 D、恒常性15、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就是指()A、没有心理疾病 B、有正常的智力水平C、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D、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简答题(24分)1、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规律。2、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水什么,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3、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六、材料分析题(16分)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他会通过看一场电影或邀请其他同学一起玩等形式来放松自己;而如果他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不好。他就会放弃原定的娱乐计划以示对自己的惩罚。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这一现象。(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