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18638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戊戌变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戊戌变法【课堂回顾】1、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有哪些人?2、洋务运动的时间?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原因是什么?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新课】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情况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的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还有洋务派所搞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洋务派搞的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昨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及地主阶级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板书设计】

2、公车上书(1895年) 百日维新( 1898 年)戊戌政变开端 高潮 结束【教师讲解】:揭开变法序幕事件是公车上书,同学们看课本32页第一段,标出事件的时间、地点、发起者、结果、意义。先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条件(即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问题设计:什么是公车上书?(包括时间、事件、结局及影响)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说明: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

3、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人物介绍: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康、梁的这次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问】: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答】:(阅读教材33页第一段大字归纳要点:)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还

4、创办了时务报,各地组织了学会、学堂等等。【教师讲解】: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3页中间部分小字。)论战的是议题:要不要变法(还有: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内受本国封

5、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问】: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答】: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教师讲解】: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下面我们看看变法的具体措施: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分析】:“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

6、高政府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这就使资产阶级维新派有机会参政。但同时,“裁撤冗官取消旗人特权”必然会引起旧封建官僚和满洲贵族的反对,从而使变法困难重重。我们也应该从这一点看出,政治方面未见“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内容,也可以看出维新派对封建势力作出了让步,使变法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京师设大学堂,地方设中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解放人思想,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制度。但同时,“改科举,废八股”也阻塞一部分封建文人升官发财的道路,遭到了

7、他们强烈抵制。至于军事上,由于光绪帝和维新派都没有掌握军队,所以只是笼统的一提,没有具体的措施。戊戌变法政令颁布后社会各界的反应:1、人民举国欢庆,备受鼓舞。人人皆谈西学。2、顽固派和旧官僚恼羞成怒,纷纷抵制变法。根据变法的内容,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变法的进步性主要有: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解放思想,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制度;变法的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问

8、】:变法的结果如何呢?【答】: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了。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问】: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答】: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

9、了有益的借鉴。【问】: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答】: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互动探究】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答】:贼指慈禧为首的阻挠变法维新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不愿逃走,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问】谭嗣同的死值得吗?【答】观点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观点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教师点拨:同学们谈的都很好,理由也很充分;但老师个人的观点是: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生命固然可贵,但是为坚持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人更值得大家尊敬。【课堂总结】:戊戌变法的失败,向我们证明了软弱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同落后的农民阶级、保守的地主阶级一样,都不能救中国,那么中国救亡图存伟大事业将何去何从,下一节课,我么将一起去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精彩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