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185648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区文化站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1.1项目背景11.2可行性研究结论4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重要性和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4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与选址3.1项目建设目标93.2项目建设标准93.3项目建设规模103.4建筑要求133.5公共设施133.6抗震设防要求143.7选址15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4.1环境保护154.2消防措施164.3安全保障措施17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75.2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18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1

2、86.2资金筹措19第七章 项目节能评估7.1节能的重要性197.2项目节能标准207.3项目节能原则217.4项目节能方案217.5项目节能目标21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项目管理方案228.2项目招投标24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9.0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6第十章效益分析10.0效益分析26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11.1结论2711.2建议28-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和通讯地址项目承办单位:云县文体局法定代表人: (局长)通讯地址:市云县文体局联系

3、电话:0883-邮政编码:6758001.1.3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市文化局1.1.4项目拟建地点云县爱华镇镇政府院、涌宝镇主大街、栗树乡主街道街面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单位: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罗仕姜 1.1.6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7编制依据1.1.7.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1.1.7.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7号);1.1.7.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1.1.7.4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4、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1.1.7.5十七大中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实施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1.1.7.6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要求,合理调整和引导资源配置,缩小地区与城乡间社会发展的差距。着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报务设施条件,解决好城乡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问题,使各阶层群众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1.1.7.7云县基层文化站工作的实际需要。1.1.8编制原则1.1.8.1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

5、共享;1.1.8.2坚持科学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要求,把加强农村和基层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点,切实维护好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权益;1.1.8.3 坚持深化改革。把落实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作为基本途径,努力推进投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社会事业快速发展;1.1.8.4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事业与产业、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作为工作策略,促进社会建设事业协调发展。1.1.9编制范围根据国家发改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要求,在云县文体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

6、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规模、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资金估算与资金筹措、节能分析、实施计划与管理方案、效益分析和研究结论等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及特性,提出适合于本项目的建议,为项目投资决策和审批部门提供参考决策依据。1.2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立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和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的要求,切合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的实际,项目的实施方案较为实际、合理,项目的建设得到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各族人民的拥护,是一项得民心、合民意的社会效益工程,项目是可行的。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

7、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75万元。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区东北部,东与思茅地区的景东县隔江相望,南与、耿马县接壤,西与凤庆、永德县为邻,北以澜沧江为界与大理州的南涧县相望。全县南北长9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4.2公里,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7乡7镇,190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云县是地区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爱华镇处于214国道和云保公路的交汇点,是北往大理,西进保山,东上昆明,南下孟定、南伞边贸口岸乃至缅甸的中心点,地处漫湾、大朝山和小湾三大电站的中心腹地。距省会昆明514千米,距行政公署所在地85千米。全县总人口41万人,

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千人以上的民族有汉、彝、白、傣、拉祜、布朗、回、傈僳和苗等9个。澜沧江流经3镇3乡,境内流程130.9千米。县城海拔1107.6米。爱华镇为云县县城,是中共云县委、云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八县(区)通往省会的交通要道,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5年11月,原头道水乡正式撤并入爱华镇,国土总面积达530.5平方千米;全镇辖29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2007末,总人口108975人,其中农业人口64723人;居有汉、回、彝、白、傣、苗、布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141人,占总人口的35;2007年经济总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6元。爱华

9、镇文化站建于1982年2月,建站时地址在爱华镇红星街老烟丝厂内一间破旧的老庙房,周围均为居民居住;文化设备有音响一套,图书1500册。1985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墙壁拉裂,柱子倾斜,房顶漏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为确保安全,镇党委、政府和县文体局决定将其搬迁至草皮街文化站新建的办公楼(地址:原草皮街农贸市场内),两站合并一站,因文化站设在农贸市场内,卫生条件极差等各种因素,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又因欠建房款20万元,被依法拍卖,又于2000年搬迁到爱华镇政府大院内的一间20的办公室内至今。涌宝镇地处云县东南部,距县城56公里,是云县东南片区的交通要道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全镇总面积356.3平方

10、公里,辖20个村民委员会、258个村民小组、9861户、41004人(其中农业人口39935人),2007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76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2元。粮食总产1478.1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0公斤。栗树乡位于云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27千米,国土总面积250.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2127亩,人均占有耕地1.48亩。全乡辖16个村民委员会,135个村民小组,177个自然村。2007末,总人口20920人,其中农业人口20391人;居有彝、汉、傣、布朗、回、哈尼等民族,其中彝、傣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6523人,占总人口的79,人口出生率为4.2。2007年,

11、全乡生产总值4965.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目前,云县爱华镇文化站、涌宝镇文化站、栗树乡文化站无办公用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居民生活区规模不断扩大,基层文化文化设施建设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群众生活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乡镇人民政府所设立的全面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是当地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科学、文化宣传和传播的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爱华镇、涌宝镇、栗树乡文化站的建成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2项目建设的重

12、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要全面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先进文化在农村深深扎根并开花结果,农村基层文化站、室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2.2.1基层文化站、室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增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三农”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中最突出也是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立足农村和农民实际,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怎么提高?农村基层文

13、化站正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2.2.2基层文化站、室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文化站、室为当地农民提高道德思想水准和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阵地,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不断的学习和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2.2.3基层文化站、室是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各地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现在最需要的是科学知识、法律知识、时事政治、致富信息等内容,但实际上,一些地方仍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还引起了群众的反感。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形式、对象等都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农村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实践证明,基层文化站、室是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