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前准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18408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前准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术课前准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术课前准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术课前准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术课前准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课前准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前准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功美育始于课前区级2008478培养农村学生认真做好美术课前准备的策略研究【内容摘要】新课程的美术学科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有了比较高的要求,农村学生在课前准备环节上常常出问题。学生的课前准备包括知识上的准备和工具材料上的准备。本课题研究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转变美术学科的课型(时间分配);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做课前准备的策略;培养学生做课前准备的能力;优化美术教学的题材选择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美术课前准备有明显的改观。【关键词】课前准备 策略 兴趣一、 问题的提出(一)美术学科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学生课前材料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该学生美术学习的质量,甚至是决

2、定了能否开展美术学习。例如上中国画的内容,需要毛笔、墨汁、调色盘、笔洗、宣纸等工具材料的准备。如果有一半学生没有准备好只能够改上其他的内容了;如果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没有准备好,那么这一小部分的学生要么向别人借用,要么干脆就成了见习生了。大部分美术课课前材料准备都至关重要。绘画需要颜料或蜡笔或水彩笔;泥塑课需要橡皮泥或陶泥;疏果造型需要蔬菜或水果;巧折巧剪需要剪刀和彩色纸;唯独欣赏物质上的准备可以稍稍次要些。(二)美术学科课前准备的现状现实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工具材料和知识准备。有些美术课准备的材料常见些,则大部分准备好了;有些美术课准备的材料比较少见,则大部分还

3、没有准备好;有些学生的课前准备因为缺少知识准备,准备的材料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如需要硬纸,而准备的则是软纸等等。(三)美术学科课前准备的现状分析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使得美术学科的教材近似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些内容需要学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准备,而且需要知识上的准备,最起码要在生活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要留意观察,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留意观察的意识。1、美术学科课前材料准备现状的外因美术学科在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地位决定了美术课前准备的现状不如人意。在学校众多的学科中,学生对每一学科的态度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的差异。美术学科需要的特殊工具材料决定了美术课前准备的现状不如人意。小学生的书包

4、里纸和笔是有的,普通的纸和普通的笔就能满足绝大多数课的要求。但美术课中则不仅仅是铅笔,还需要彩色笔、蜡笔、毛笔等;纸则不仅仅是普通的白纸,还需要彩色纸、硬纸、宣纸、报纸,而且大小因课而不同。可见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确实比较麻烦些。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前准备的现状不如人意。小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由家长代购,农村家长基本上不重视美术,家长代购自然在数量和质量上大打折扣。小学生比较爱玩,因此常常等到要上美术课了才想起没有带响应的工具材料。2、美术学科课前材料准备现状的内因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有个别教师自己对美术课的教学缺乏重视,上课随意,教师自己的课前准备就不充分,学生自

5、然是受教师的影响,也是拿着一本书来上课。反之,如果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则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因为教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常常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作业也是应付了事。教师的课前布置有问题。有些教师在课末没有布置下一节美术课到底应该带哪些工具材料,许多学生自然比较盲目,带错、少带、不带就不可避免了。二、研究的构想(一)课题的界定课前准备 本文所指的课前准备指的是美术学科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质上的课前准备。几乎每一节美术课都需要物质上的课前准备,有些是常用的,有些是不常用的。包括美术专用工具材料,如油画棒、颜料、画笔、彩色笔、剪刀刻刀等

6、等;美术造型表现对象,如疏果造型中的蔬菜水果、泥塑人物中的橡皮泥、石头造型中的石头等等。知识上的课前准备。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学科的学习领域有了很大范围的拓展,不再拘泥于原来的题材,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包括平常留心观察的结果,如家乡的桥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观察自己家附近的桥,对桥的结构、用途、桥上的装饰等都要有一定的观察;又如我最亲近的人学生要在上课之前对要描绘的对象加以认真仔细的观察;如为中国队加油学生就应该有奥运会相关的知识储备。(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做好美术学科物质和知识上准备的能力,改变美术课前准备零乱不充分的现状。2培养学生在课

7、前有意识地留意、观察、收集、储备的意识和习惯。3通过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三)理论依据 1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年龄是七、八岁到十一二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童年期或学龄初期。这个年龄阶段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是:知觉已逐渐从幼稚期的不随意性向随意选择性发展,从短暂不稳定性向比较稳定发展,从被动向主动性方向发展,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物质、知识准备是完全可行的。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有意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有强烈的

8、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因此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留意所要表现的对象是能够做到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如果学生能做到及时做好课前准备,那么学生的意义建构则能够比较合理地、主动地进行。3现代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思维具有不同的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情景中,针对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除此之外,适当

9、采用用调查、观察、测量统计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准则,使课前准备成为推进我校美术教学发展的源动力。为此,课题研究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研究的全过程着力研究学生的课前准备行为方式,创造一切条件最大程度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 2、整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学校美术方面的教育力量予以整合,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整体力量。 3、活动性原则。要求各项研究目标和研究活动的设计是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过程。 4、互动性原则。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将研究过程成为一

10、种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互相启迪的实践,突显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性、科学性和协调性。 5、充分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地使用显性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一年。准备阶段(2008.42008.5)初步制定研究方案。撰写课题方案,并请教区内的一些美术老师,作进一步修改后送区教科室参加课题立项评比。成立课题研究组。由课题负责人组织,以教美术的所有老师为组员,成立课题小组。召开一次例会,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论证与分工。对学习情况进行小结,进一步细化与修正操作实施方案;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

11、,对该课题进行思辨式研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实施阶段(2008.52009.7)细化方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课题方案形成一系列的操作策略,然后根据操作策略进行逐条论证,分析策略的可行性,及对课题的推进作用。前期实施阶段。根据细化的方案进行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心得体会、改进的构思进行记录,适当微调方案。中期论证阶段。根据前期实施的情况,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中期论证,总结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修正原来的研究方案,为后期的实施作准备。后期实施阶段。根据中期论证的情况,适当调整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实施。整理总结阶段(2009.72009.8)整理资料。根据本课题特点

12、,从以下两个方面整理相关的资料:文献类资料。进一步收集其他学科关于课前准备相关的理论书籍与文章;收集相关的教学录像与讲座资料。教学类资料。教师的相关课堂教学案例;撰写的案例反思;调查测试卷及其统计;学生的各类作品;师生参与课题活动的音像资料;撰写报告。2009年7月中旬前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并邀请专家指导论证。三、研究的策略(一)转变课型让学生的课前准备有的放肆1、两段式美术课的形式传统的美术课,一节课就一个主题的内容,不可能一节课涉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两段式美术课,则要求将一节课40分钟分成35分钟和5分钟两个部分,分别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40分钟让学生了解下一节美术课的内容,了解表现手法,

13、及工具材料。为课前材料的准备做好知识上的铺垫。正常的一节课教学40分钟40分钟任务任务2、两段式美术课的效果从尝试结果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比较适用于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尽管牺牲了5分钟的时间,但能明显地提高下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二)增强动力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课堂中学生的一切行为都将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

14、出心驰神往。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味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纵观人的兴趣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低幼儿和学前儿童对课堂的兴趣均属于“有趣”阶段,小学3年级大部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属于有趣的范围内。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只要引导适当,“乐趣”将是小学46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特点。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

15、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在小学各个年级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地从对课堂学习的“乐趣”阶段上升到“志趣”阶段,这将是课堂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功。1编制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年龄段的兴趣目标,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 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2重新审视现行教材,从兴趣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优化课堂教材的题材选择。题材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一个他不知道、不感兴趣的题材不能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沉浸得越深,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了解就越深,他的感官功能就发挥得更好,这样的课堂活动就能让学生深切体味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在众多的题材中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题材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对学生而言只有自己经历过的、看到过的、熟悉的事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体味到课堂学习过程的乐趣。丰富课堂学习的表现手法。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技能的训练,从而相对忽视了学习中的兴趣培养,应把知识技能的掌握标准适当放宽些,趋于宽松和灵活,减少限制性,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