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18361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 作者:徐洪涛 ,黄尧洲,顾敏琪,王克键, 齐蓓, 赵全利, 王书臣 【关键词】 气功锻炼;颈背肩臂痛;非药物疗法 在临床上颈背肩臂痛作为常见病症 , 并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气 功治疗相关病痛有数千年的历史 , 但未引起相关专业人员及患者的重 视。临床实践中发现 , 气功锻炼对该类病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为进一 步确定气功锻炼的临床疗效 ,2004 年 2 月 2005年 3月, 笔者对 41例 颈背肩臂痛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 并通过对疼痛部位进行红外热像检 测, 为气功锻炼疗法治疗颈背肩臂痛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1例受试对象来源

2、于 2004年 2月 2005年 3月本院气功科 门诊,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年龄2177岁,平均(46.4 13.9) 岁;病程最短 1 个月, 最长 30 年, 平均(4.27 5.83) 年。在该组病例中 , 导致颈背肩臂痛症的主要病因为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更年期综 合征、肩周炎、网球肘、失眠等 , 本研究只对患者主诉的疼痛症状的气 功锻炼效应进行观察 , 并于观察前做红外热像检测疼痛部位体表温度。1.2 纳入与排除标准以颈背肩臂疼痛、持续 1 个月以上为主诉的门诊患者纳入该 项试验研究。排除急重症感染性疾病 , 严重心、脑血管病 , 外伤、骨折 伴有颈背肩臂疼痛症状及严重精神

3、障碍等不适宜气功锻炼的患者。2 锻炼方法 在临床资料收集完成后 , 带领患者练习归根气功 ( 中医养生 保健操选 ,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2009 年) 。选练该功法的第 4 节,强调 颈肩背部及上肢的活动,具体练法如下:起式与收式。自然站立,两 脚与肩等宽 , 意念两手托地气上升 , 如托重球状 , 与天气合。然后转掌向 下, 两手导宇宙之气下行 , 经巅顶, 透皮肉、穿骨润脏、泽周身 , 下行入 地。手按浮球。两臂从前方飘起,张腋曲肘,十指向前,掌心向下。两 掌手按浮球3次,上不过肩,下至带下。身体随掌蹲起。横掌过膝。 第3次下蹲时,双手横掌过膝,向外下撑开。合气内收。随即合气内 收至两腿

4、之间,掌心向后。提升肾气。十趾抓地,大腿内收,提肛收腹, 合齿耸肩 , 两拳握固直臂上提至耻骨 , 屈肘继续上提至带脉高度 , 随着 肘的后伸,两拳沿带脉后行至体侧变掌,全身放松。气暖命门。掌对 两肾或腰骶部灌气3次,气温煦腰骶、盆腔内脏,透达腹侧。肾气润 发、移精补脑。 缩项瞪目 , 两手朝上 , 沿督脉上行至两肩胛处 , 双手沿腋 下、肩前、颈侧、项后、至脑后 , 掌心向头 , 接引上行之气 , 两掌继续向 前运行至上唇,如是往返3次。天目洞开。两侧中、食、无名指从印 堂穴处向两侧拉开,脚跟慢慢踮起。双风贯耳。转掌十指向后,双劳 宫分别对双合掌贯气 , 同时脚跟着地 , 行开合共 3 次,

5、 气润内耳 , 开升合 曲,掌膝相随。气沉下田。双掌自脑后捋行,顺头顶,向前、下,双手 导气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 , 意念稍停片刻 , 双手继下行 , 意导浊气下行 入地下深处。重复以上全套动作36次。学练过程约需1015 min,然后患者自练 10 min 左右。每日 2 次3 观测指标与方法即时效应:气功锻炼后休息 20 min,作练功后检测。疼痛 缓解情况、主观感受和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红外热像检测疼痛局部 体表温度,参照文献1方法,采用WP-95型彩色红外热像仪(由北京市 光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提供)检查。受检者先在室温为2426 C的候 诊环境里适应 15 min, 使其皮肤温度和室温相平

6、衡。调整好距离 , 医生操作仪器 , 观察屏幕彩色图像 , 以图像清晰、线条分明为原则。受检部位的疼痛病灶数作为统计分析 的样本数 , 观察记录受检部位皮肤温度。 红外热像图高温呈深红色、 红 色及淡红色 , 低温呈绿色、浅蓝及深蓝色。然后将摄像结果存盘备用。长时效应:自行练功 2 周后, 休息 2 d 后复查, 评估内容同上。 将结果存储 , 作对比分析。4 疼痛疗效评定标准参考视觉模拟标尺 2, 本试验拟定治疗前疼痛分值为 10 分, 由患者自己评价练功后相对于练功前“ 10 分疼痛”的变化程度 , 可记 录为 100 分。例如和练功前比较 , 无变化者记为 10 分;“疼痛减半” 记为

7、5 分;“疼痛消失” 记为 0 分。根据练功前后的疼痛分值变化评定 疗效,练功后,疼痛分值W 7分为有效;疼痛分值w 3分为显效;疼痛分 值8为无效。5结果5.1 疼痛及伴随症状变化观察过程中 , 患者较普遍的感觉气功锻炼后心情舒畅、 身体轻 松、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 , 伴随症状改善或消失 , 如食欲增强、睡眠质 量明显提高、疲劳消失 , 或精力充沛等。其中 , 疼痛作为主要观察症状 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即时效应: 41 例中, 显效 5 例(12.2%), 有 效 28 例 (68.3%), 无效 8 例(19.5%), 总有效率 80.5%。长时效应: 41 例中坚持练功 2 周以上的

8、 28 例, 其中显效 11 例 (39.3%), 有效 13 例 (46.4%), 无效 4 例(14.3%), 总有效率 85.7%。5.2 练功前后局部最高温度变化情况气功锻炼后红外热像显示 , 多数受试者局部体表温度较锻炼 前有明显变化。我们以练功前局部最高温为基数 , 将练功后局部最高温 升高、降低的病例分别成组 , 并将解剖部位相近的颈与背、 肩与臂分别 并组形成了颈背最高温功后升高组、颈背最高温功后降低组、肩臂最 高温功后升高组和肩臂最高温功后降低组。将以上 4 组分别作练功前 温度值与练功后即时效应温度值、 长时效应温度值的比较 , 并进行统计 学分析。其配对 t 检验结果除肩

9、臂最高温功后升高组 , 练功前后长时效 应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夕卜,其他组练功前后即时效应、长 时效应温度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P 0.01)。见表1表 4。表 1 颈背最高温功后降低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 表 2 颈背最高温功后升高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 表 3 肩臂最 高温功后降低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 表 4 肩臂最高温功 后升高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 (略)。6 讨论中医认为 , “痛则不通 , 通则不痛”。气功锻炼有疏通经络、 行 气活血作用 , 可促进局部风、 寒、湿等邪气的清除。 而从现代医学的角 度来理解

10、 , 有着相似的原理 , 局部和全身肌肉有规律的活动 , 能促进病 灶及全身的血液循环 , 良好的血液循环为局部炎性代谢产物的清除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从红外热像试验数据变化特点上看 , 其作用机制可能 是, 病灶及周围因炎性作用使局部体表温度增高 ,气功锻炼可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 , 能起到清除炎性介质和循环冷却作用而使体温降低; 而另一 些病例则通过气功锻炼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和代谢旺盛 , 表现为局 部或全身温度升高 , 对于局部温度本身就低的病例更是如此。 有研究将 痹痛患者以红外热像测试 , 痛而局部温度较周边温度降低者归为寒痹 , 反之为热痹 1,3, 但目前很难确立寒、热痹的公认温度

11、指标。本试验 未做相关的中医分型诊断 , 样本量也不够大 , 无法进行更进一步的相关 性分析。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 气功锻炼后身体轻松 , 疼痛及伴随症状 改善或消失 , 其即时效应总有效率为 80.5%,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 , 总 有效率达 39.3%。提示如果适当延长试验终点 , 显效率和有效率还有攀 升余地 , 因为医学气功的终极目标是使患者心身状态“止于至善” , 故 几周的练功时间远远不够。 另外, 气功锻炼前后病灶局部最高温度的变 化显示 ,无论局部体表温度升高或降低 ,均与气功锻炼干预有关 , 其中 肩臂最高温功后升高组练功前后长时效应温度比较 , 可能因其样本量 不足, 导致

12、相关性差 ,而致无统计学意义。总之 ,本气功锻炼方法对颈、 背、肩、臂等疼痛性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可用于该类患者并作为 相关病症的主要或辅助治疗手段。本方法操作方便 , 随时可行 , 对环境 也无特殊要求 , 适用于多数相关患者习用 , 有较大潜在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 欧阳红 .WP-95 型红外热像仪对痹症临床诊断应用 J. 中 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9,5( 增刊) :81.2 王 昆, 谢广茹. 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 M. 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2003. 56 59.3 李 炜, 邓干初, 刘远珍 . 红外热像仪诊断肩周炎的临床意 义 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10(1) :69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