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相似图形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18347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相似图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相似图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相似图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相似图形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相似图形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相似图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相似图形(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相似图形4.1 线段的比(1)一、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线段的比。2.、通过现实情景,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比及其简单应用。三、教学过程导出问题观察课本P90图4-1,回答下面问题(1)如果吧大树和小颖的高分别看成如图4-1所示的两条虚线段AB,CD,那么着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2)已知小颖的身高是1.6m,大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议一议: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单位有没有关系?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

2、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例题讲解例1 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是16 cm、10 cm. (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随堂练习: 第103页 第1题。课堂小结: 1、什么是两条线段的比? 2、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单位有没有关系?作业布置: 习题4.1 第1、2题。4.1 线段的比(2)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比例线段。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3.、通过现实情景,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

3、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利用引入比值k的方法研究比例的主要性质。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出问题比例线段的概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那么ac=bd (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c=bd(a、b、c、d都不等于0),那么例题讲解: 例2 想一想:(让学生通过引入比值k的方法,借助代数推理得到解决。)结论:(1)成立。其推导方法与例3类似。 (2)

4、当b+d+f0时,结论成立,其推导方法与例3类似。通过以上研究后,给出下列性质:课堂小结: 1、什么是两条线段的比? 2、比例线段有那些性质?作业布置: 习题4.2 第1、2题。4.2 黄金分割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上网搜集,从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摄影作品及优秀建筑上认识黄金分割的重要意义。2、“宇宙万物,凡符合黄金分割总是最美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3、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二、教学重难点认识黄金分割, 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三、教学过程探索交流,概括概念:如图,五角星是我们常见的图形请度量点到点、的距离,并求你发现了什么?如图

5、,点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后,我们可以求得 线段黄金分割的作法:如图,已知线段AB,按照如下的方法作图:(1)经过点B作BDAB,使BD=1/2AB (2)连接AD,在DA上DE=DB(3)在AB上截取AC=AE根据上述作图回答下列问题:(1) 如果设AB=1,那么BD,AD,AC, BC分别等于多少?(2)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想一想:(课本111页) 随堂练习: 第111页 第1题。课堂小结: 1、什么是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点? 2、线段黄金分割有什

6、么比例线段?作业布置: 习题4.3 第1题。4.3 形状相同的图形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体会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教学难点:通过自己的动手制作形状相同的图形,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及数学图形的美。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如下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图形的欣赏与感受上来,有利于切于课题:形状相同的图形 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过的照片; 两个足球; 两个不同色彩的正方体块; 复印机按一定的缩放比例复印出的图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提出问题:以上的每一组

7、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小组进行讨论(设计说明:学生很容易观察出每一组图片中的图形的形状都是相同的,在这里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意在如何表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学生此时可自由发言,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可再加以点评:形状相同的图形可以是平面二维的,也可以是立体三维的。每一组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做一做完成课本P104页的“做一做”画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明: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动脑的能力,将准备好的橡皮筋分给学生,学生按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将2根长短一样的橡皮筋系在一起,联结出形成一个结点

8、。(2)选取一个图形,在图形外取一个定点。(3)将系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定点,把一支铅笔固定在橡皮筋的另一端。(4)拉动铅笔,使2个橡皮筋的结点沿所选图形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已知图形上运动一圈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这个新的图形与已知图形形状相同随堂练习: 第117页 第1题。课堂小结:(1)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平面的、立体的); (2)感受研究形状相同的的图形具有现实意义。 (3)了解了两种制作形状相同的图形的方法(位似作图、坐标变换)。作业布置: 习题4.4 第1、4题。4.4 相似多边形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相似比,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

9、边形是否是相似多边形.2、经历探索图形的边、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用定义去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教学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的过程.三、教学过程探索交流,概括概念 下图中的两个多边形分别是幻灯片上的多边形ABCDEF和银幕上的多边形A1B1C1D1E1F1,它们的形状相同吗?(1)在上图的两个多边形中,是否有相等的内角?设法验证你的猜测.(2)在上图的两个多边形中,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例题讲解例 下列每组图形形状相同,它们的对应角有怎样的关系呢?对应边呢?(1)正三角形ABC与正三角形DEF;(2)正方形ABCD

10、与正方形EFGH.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想一想(1)如果两个多边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若两个多边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议一议 (1)观察下面两组图形,(1)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吗?为什么?(2)中的两个图形呢?与同伴交流.(2)如果两个多边形不相似,那么它们的各角可能对应相等吗?它们的各边可能对应成比例吗?做一做 一块长3 m,宽1.5 m的矩形黑板如图所示,镶在其外围的木质边框宽7.5 cm.边框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请大家交流后回答.随堂练习:判断下列每组

11、中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多边形吗?并说明理由.(1)两个大小不等的矩形;(2)两个大小不等的正五边形;(3)一个正方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4)两个大小不等的菱形.课堂小结:(1)满足多边形相似的条件需要多少个? (2)多边形相似有什么性质? 作业布置: 习题4.5 第1、3题4.5 相似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2、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3、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教学难点: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三、教学过程相似三角形概念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12、相似三角形.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 DEF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想一想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使学生认识定义所揭示的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即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议一议(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例题讲解例 1 如下左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

13、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2.如上右图,已知ABCADE,AE=50 cm,EC=30 cm,BC=70 cm,BAC=45,ACB=40,求(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想一想在例2的条件下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哪些边是对应边?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随堂练习:第129、130页 第1、2题课堂小结: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它有什么性质? 作业布置: 习题4.6 第1、4题4.6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进行有关计算及证明,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推导过

14、程,并会用判定方法来证明和计算.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运用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同时这也是相似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即定义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做一做(1)画一个ABC,使得BAC=60,与同伴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2)与同伴合作,一人画ABC,另一人画ABC,使得A和A都等于给定的,B和B都等于给定的,比较你们画的两个三角形,C与C相等吗?对应边的比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改变、的大小,再试一试。判定方法1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例题见解例 如图,D,E分别是ABC边上AB,AC上的点,DE/BC。(1)图中有那些相等的角?(2)找出图中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写出三组成比例的线段。想一想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