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18334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米糠油冷却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姓名: 马 坦 学号: 0704 班级: 食工1107 2013年12月13日目 录一、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3二、主要参数说明-3 三、设计计算-5 1、确定设计方案-5 2、确定物性数据-5 3、计算总传热系数-6 4、计算传热面积-7 5、工艺结构尺寸-7 6、换热器核算-9 1)热量核算-9 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1 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总表-13 7、离心泵的选择-13 四、设计结果-16 五、参考文献-16 一、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动力、医药、冶金、制冷、轻工等行业。在食品工

2、业中的加热、冷却、蒸发和干燥的单元操作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换热器应用于食品物料的加热或冷却。在众多类型的换热器结构中,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因此要根据特定的工艺要求设计合理的换热器,以满足不通场所的需求。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洁,符合实际需要等原则。换热器分为几大类: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不同的换热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众多类型的换热器中,浮头式换热器应用较为广泛。它的结构简单,其优点有介质间温差不受限制,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尤其是其内管

3、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及壳程,管束在使用过程中由温差膨胀而不受壳体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压力,所以,首选浮头式换热器。二、主要参数说明B折流板间距,;C系数,无量纲; d管径,m;D换热器外壳内径,m;f摩擦系数;F系数;h圆缺高度,m;K总传热系数,W/(m2);L管长,m;m程数;n指数; N管数;NB折流板数;Nu怒赛尔特准数;P压力,Pa;Pr普兰特准数q热通量,W/m2;Q传热速率,W;r半径,m;R热阻,Re雷诺数;S传热面积,m2;t冷流体温度,;T热流体温度,;u流速,m/;W质量流量,kg/s;a对流传热系数,有限差值;导热系数,;粘度,;密度,kg/m3;校正系数;下标c冷流

4、体;h热流体;i管内;m平均;o管外;s污垢.三、设计计算1.确定设计方案 工艺要求:某油厂用井水将从反应器出来的米糠油从135冷却到45,井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0和30,米糠油的流量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100+3400】kg/h,若要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压强降均不大于30kPa,试选择合适型号的列管式换热器。(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35,出口温度45,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10,出口温度30。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而另一端的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壳体和管束对热膨胀是自由的,故当两种介质的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浮头端设

5、计成可拆结构,使管束能容易的插入或抽出壳体,这样为检修,清洗提供了方便。(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选用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壳程米糠油的定性温度为T=90()管程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t=20()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米糠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952 kg/m3定压比热容=(kg)导热系数 =(m)粘度= Pas循环冷却水在20下的物性数据:密度=m3定压比热容 = kJ/(kgk)导热系数 =(mk)粘度 = Pas3计算

6、总传热系数 (1)热流量 Qo=Wocpoto=3800/3600(135-45)=(kW)(2)平均传热温差(3)冷却水用量 (kg/h)(4)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W/( m2)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400 W/(m2); 污垢热阻=/W , =0.000516m2/W管壁的导热系数= W/( m)4计算传热面积 考虑 15的面积裕度.S=S=(m2)。 5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s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7、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 取管程为4传热管总根数N =124=48(根)(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可得t=平均传热温差tm=ttm=()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同时壳程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t=,则t=2532(mm) 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m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根)(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则壳体内径为 圆整可取400mm(6)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

8、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0,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40080(mm),故可取h80 mm。 取折流板间距B,则B400120 (mm) 则可取B为150折流板数=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6000/150-1=39(块)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油品流速为 u1.5 m/s,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50 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 u1.1m/s,则接管内径为 6换热器核算 (1)热量核算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壳程流通截面积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9、 管程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 普兰特准数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S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Sp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管程流动阻力Pi=(P1+P2)FtNsNpNs=1, Np=4, Ft=由Re,传热管相对粗糙度20,查莫狄图得i, 流速m/s, m3,所以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壳程阻力 Po=(P1+P2)FtNsNsl,Ft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总阻力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表1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换热管形式:浮头式换热面积: m2

10、工艺参数名称管程壳程物料名称冷却水米糠油操作压力Mpa操作温度3590流量,kg/h3800流体密度kg/m3952流速m/s传热量kw总传热系数W/(m2)对流传热系数W/(m2)污垢系数m2/W阻力降Mpa程数41推荐使用材料碳素钢碳素钢管子规格252.5mm管数48管长mm6000管间距mm44排列方式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折流板形式上下折流板间距mm150折流板切口高度20%壳体内径mm400结构设计(1)圆筒厚度查GB151-99P21表8得圆筒厚度为:8 mm (2)椭圆形封头 查JB/T4737-95,椭圆形封头与圆筒厚度相等,即8mm公称直径DN(mm)曲面高度(mm)直边高度(mm)碳钢厚度(mm)内表面积A ()容积V()质量M(kg)60015025804374003532747(3)管箱短节厚度 查GB151-99P20,管箱短节厚度与圆筒厚度相等,即8mm(4)压力容器法兰(甲型)D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