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18208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含氮小分子代谢.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生物化学授课内容内 容备 注第十章 含氮小分子代谢 含氮类有机分子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氨基酸和核酸分子。先谈几个概念。 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指饲料蛋白质被动物机体合成组织蛋白质的利用率。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组成有所不同,被机体的利用率也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则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质互补利用率。 2、氮平衡 蛋白氮是机体中最主要的含氮分子,主要影响机体的氮平衡。氮平衡指机体对氮的总摄入与总排出间的动态平衡。 当机体处于饥饿、营养不良等状态时则为负氮平衡; 生长期及孕期个体等则多为正氮平衡,即摄入氮量大于排出量。 3、必需氨基酸 指生物个体不能自主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之需要的氨基

2、酸。高等动物对20种氨基酸的需求比较全面的,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自主合成,但另一部分则必需由食物或体内消化道微生物提供(约810种),不同物种、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特别注意: 雏鸡对甘氨酸的需求。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其来源有两: 内源性 体蛋白水解 外源性 饲料蛋白的吸收分解 氨基酸功能: 促进蛋白合成、细胞生长、发育; 促进合成或转化为一些重要含氮化合物,如H、碱基、血红素等; 分解氧化后可直接转化为糖、脂肪等,以提供能量或 贮存能量。 111 氨基酸代谢一、脱氨基及代谢 这种反应主要在肝、肾中进行。途径有三种: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 (1)氧化脱氨

3、 由三种氧化酶催化,先生成脱氢的亚胺化物,再自发分解成酮 酸和氨。但因作用强弱、分布、专一性等差异而意义不大。 L氨基酸氧化酶 以FMN为辅酶,除天冬、谷、丝、苏外均可作用, 但作 用弱,分布局限。 D氨基酸氧化酶 以FAD为辅酶,活性强,分布广,但天然AA多数为 L型。 L谷脱氢酶 以NAD为辅酶,活性强,分布广,专一性强,反应可逆。仅对 谷氨酸有效。GTP/ATP 为酶的抑制 剂, ADP/GDP 为激活剂。 (2)转氨作用 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酮酸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和酮酸,称为转氨作用。催化酶为转氨酶,有多种,反应可逆,无游离氨产生。 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VB6)为辅基,体内主要的

4、两种为谷丙转氨酶(GPT), 谷草转氨酶(GOT)。主要分布肝、心等组织,活性强,分布广。 血清转氨酶活性比肝转氨酶低。当血转氨活性增强时,说明肝组织受损而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液。故以此诊断肝功能。 (3)联合脱氨 将上述两种脱氨联合才能正真脱氨。 这是体内脱氨的主要方式。是非必需性氨基酸合成的主要途径,发生肝、肾组织。因此多数生物体内(包括植物)谷氨酸的总量水平总是高于其他氨基酸水平。 (4)脱氨产物代谢 (A)氨代谢 氨可用来合成氨基酸、核酸等;可用来构成渗透压;对有些生物又是有毒的。故不同生物有其特殊的代谢调节机制。 氨去处有三: 合成谷氨酰胺,是氨运输、贮存的无毒方式; 形成尿素(哺乳类

5、)、尿酸(禽类)等,为排泄形式; 形成氨的水合物,是海洋鱼类体内高渗透压的主要构成成份。 (a)酰氨代谢 谷氨酰胺可作为体内无毒性的氨的存在形式,具有脂溶性,参与其他代谢合成作用;另外产生的分子氨又形成离子铵,还可以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b)尿素合成 鸟氨酸循环,此反应主要在肝细胞进行,称Krebs循环。 特点: 消耗1CO2+1NH3+4ATP+天冬氨酸的一个氨基,产延胡索酸可进入TCA循环。 注: 家禽不能合成尿素,而是合成尿酸(氨被转化成嘌呤碱基,再转化成尿酸),白色、水溶性小、易析出。 (B)酮酸代谢 脱氨后生成,主要去处有: 合成氨基酸(转氨、脱氨反应的逆反应); 转化为糖、脂肪:

6、 丙酮酸、草酰乙酸、酮戊二酸等可经糖异生转化成糖、或转化成酮体、脂肪等; 彻底氧化,物质进入TAC循环可彻底氧化。 二、脱羧基及代谢 1、脱羧基 在氨基酸代谢中属次级途径,主要是用来产生一些特殊胺分子。 氨基酸 脱羧酶 磷酸吡哆醛 胺 + CO2 除组氨酸脱羧酶没有辅基外,其他脱羧酶均有辅基。酶的专一性强,只作用于L型氨基酸,生成的胺有的有生理活性,有的有毒性。 2、脱羧产物代谢 主要产物是胺和CO2 胺 以胺氧化酶催化生成醛和氨,醛被氧化成酸,再被氧化成CO2 和水等 CO2 从呼吸排出,或参与合成反应。 三、非必需氨基酸代谢 主要合成方式有二:酮酸的氨基化(联合脱氨的逆反应);酮酸的转氨作

7、用(两种不同氨基酸的相互转化,由转氨酶催化)。 113 个别氨基酸代谢 除前面所述氨基酸的共同代谢途径外,因R基团不同,各氨基酸还具有其他重要代谢方式。 一、一碳基团代谢 亚甲基、甲基、次甲基、甲酰基、甲羟基等均存在于氨基酸分子中,并作为一碳基团供体,用来合成其他物质或氨基酸。 一碳基团不能游离,只能与载体共存,载体称为一碳载体。主要有两类:四氢叶酸、S腺苷蛋氨酸。前者是重要的辅酶,后者是一碳基团代谢的中间过渡态,也是一碳供体。 意 义 : 是合成碱基的原料甲基供体; 是各种代谢物质甲基化的主要来源;某些药物可控制干扰甲基供体的合成,阻碍代谢进行,进而影响细胞生长。以此治疗或抗菌、抗肿瘤(如氨

8、甲基喋呤抗癌药、磺胺类抗菌药等)。 甲硫氨酸 重要的甲基供体 S腺苷蛋氨酸(SAM)的前体物。其分解与合成存在一个循环:甲硫氨酸循环 动物体内这种循环水平较低,仍需从食物中大量获得。特别对高生产性动物,如蛋鸡等就需添加一定量Met来补充,产蛋能力和质量才会有保证。 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1、色氨酸代谢 必需氨基酸,脱氨后形成5羟色按;氧化后形成甲酰尿氨酸原,是生糖或生酮氨基酸(衍生氨基酸);色氨酸的最终代谢产物为吲哚酸,从尿排出。 注意: 5羟色胺 是一种极重要的升血压物质(对血管壁平滑肌有很强的刺激收缩作用);还是重要的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功能相似)。 2、酪氨酸代谢 酪氨酸与苯丙氨酸可以相

9、互转化,是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物。 酪氨酸可转变成甲状腺素(与体内基础代谢、产热代谢、水盐代谢等有关)、黑色素(与体色、组织器官色有关)、多巴胺(与神经递质、局部组织代谢及过敏物合成有关)、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血管功能、应激反应有关)等。 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统称儿茶酚胺类物质。是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对神经系统有重要的激动(兴奋)作用,这与它们和多巴胺类神经刺激因子的分子结构相似有关。 3、谷胱甘肽(GSH) 这是具有极重要生物多功能的活性小肽。它的合成无需RNA编码,由两种合成酶自主完成。 GSH的功能: 协助机体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其合成过

10、程与氨基酸吸收构成一个循环。由“谷氨酰基转移酶”控制循环的速度。GSH的活性位点在半胱氨酸的巯基(SH)上。 它的氧化型与还原型的催化酶为GSH还原酶,以NADP+为辅酶。 GSH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作用:转移药物(用与吸收)、转移毒素(用与代谢中间产物解毒)、消除过氧化物(用与抗氧化)、修复损伤(用与抗衰老)等。114 核苷酸代谢 一、核苷酸合成 核苷、核苷酸吸收进入体内,多数不能用来直接成合自已的核物质,动物主要靠各种小分子原料从头合成(以内源性合成为主)。 多数由小分子原料合成称“从头合成途径”,少数利用外源碱基等的合成称为“补救合成途径”。 1、嘌呤核苷酸合成:(特点) 以5磷酸核糖为起

11、始物,逐步合成碱基环,形成产物次黄嘌呤IMP(共11步); 合成一分子IMP,消耗6ATP、2Gln、2甲酰-FH4、Gly、Asp、CO2、5磷酸核糖;第一步反应产物为PRPP,由PRPP合成酶催化,受嘌呤核苷酸的反馈抑制;此为调控位点。 在一磷酸核苷酸基础上再转化成其他核苷酸。 补救合成 利用现成的碱基进行磷酸化,合成核苷酸(肝细胞)。主要的三种酶均受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 2、嘧啶核苷酸合成(特点) 由Gln与HCO-3消耗2ATP合成的氨甲酰磷酸,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其合成酶与尿素合成中的氨甲酰合成酶同功,但后者在线粒体中,为酶,此为酶。 酶受ATP、PRPP的激活,受高浓度UTP、CT

12、P抑制。此步为调控位点。 先合成嘧啶环,后与磷酸核糖结合(共5步)先产生UMP。 每合成一分子UMP,消耗2ATP,产1NADH,净产1ATP;消耗Gln、Asp。 在三磷酸核苷酸基础上,转化为其他核苷酸。 补救合成 (CMP不能由此合成) 3、脱氧核糖核酸合成 脱氧核酸由二磷酸核苷酸还原生成,催化的酶包括二磷酸核苷酸还原酶、硫氧还原蛋白、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等形成复合酶系。 XDP 二磷酸核苷酸还原酶系 dXDP 磷酸KE dXTP NADPH NADP+ H2O ATP ADP 但此酶的专一性不强,可催化ADP、GDP、UDP转化成脱氧型。 dTMP可由dUMP甲基化形成,催化的酶为胸腺核苷酸合成酶,并由亚甲基FH4供甲基。(在一磷酸基础上转化) 二、核苷酸分解 天然核酸常与蛋白复合存在,酸性条件下才分离,但酸性对核酸的分解能力小,而碱性条件下的酶才能降解。 能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酶。依底物不同,可分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依水解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切酶、外切酶。 核酸 核酸酶 核苷酸 核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